文藝復興時代(廿六) 文藝復興的巔峰(七) 洛克(John Locke) / 莫里哀(Molière)

David Wang
7 min readApr 26, 2020

--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英國的哲學家。洛克與喬治貝克來、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洛克在1656年獲得學士學位,在牛津期間廣泛學習醫學、並且曾與許多知名的科學家如波以耳、虎克共事,洛克後來在1674年獲得了醫學學士的學位。

在擔任沙夫堡伯里伯爵醫師的時期,洛克開始撰寫一些在後來被出版為《人類理解論》一書的草稿。也是在這個時期洛克擔任了伯爵所創建的貿易與種植園事務委員會的秘書,提供伯爵有關國際貿易和經濟上的意見。

沙夫堡伯里伯爵於1672年被指派為英國大法官,洛克也隨之參與各種政治活動。1675年,在伯爵於政壇失勢後,洛克前往法國。在1679年當伯爵的政治情勢稍微好轉時,洛克又回到了英格蘭,開始撰寫知名的《政府論》一書。批評了霍布斯等人的獨裁主義政治哲學。洛克所提出的自然權利以及政府理論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激進而革命性的。

他發展出了一套與霍布斯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

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約翰•洛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並主張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行政權與對外權的統一;立法權是國家最高權力。

從1691年開始洛克一直住在瑪莎姆女士的家中。在這段期間洛克也經常與牛頓等人討論各種議題。洛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洛克提出了一套與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然權利,而他們的責任則是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並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權利。透過洛克稱為「理性」的自然法的概念,人們就能理解為何他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權利,包括了尊重他人經過勞動而獲得的財產的權利;由於在實踐上自然法經常被忽略,因此政府的保護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統治也必須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這樣的統治也只有在一個全體的法律體制下才能表現出來。

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只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當代理人背叛了人民時,政府就應該被解散。當立定的法律被違反、或是代理人濫用權力時,一個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當政府被宣告解散後,人民便有權再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以對抗舊政府的不正當權威,這種情況又可以稱為「革命」。

洛克對於伏爾泰有極大影響,而他在自由和社會契約上的理論也影響了後來的美國開國諸傑。洛克的理論激勵了後來的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洛克:

1.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2. 權力和財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為它們能夠增進我們的幸福之故。

3. 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對方感到舒暢,而自己又不至於奴顏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說得到了處世的真訣,到處都會受到歡迎與重視。所以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4. 謙遜不會遮住他們的才能,也不會減弱他們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們所說的話宜於讓人接受。

5. 凡是一個能夠受到大家歡迎的人,他的動作不僅是有力量,而且要優美,堅實是不夠的,就是有用也無濟於事,無論什麼事情,必須具有優雅的辦法和態度,才能顯得漂亮,得到別人的喜歡。

6.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在於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7. 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的人們的舉止上去學習。

8.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健康是為我們的事業和我們的福利所必需的,沒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麼福利,有什麼幸福。

9. 我們不應該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價值估計得高;我們也不可因為自己具有某些長處,別人沒有,便以為應在別人面前佔優勢;我們只應該在我們的本分以內,謙遜地接受別人對於我們的給予。

10.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11. 優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

12. 沒有經過琢磨的鑽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鑽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一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後,它們便生出光彩來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他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

13.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是忸憂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14. 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與尊重,表明你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這種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你諂媚、偽善或卑鄙,是一種很大的技巧。

15.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16. 智育只能是德育的輔助品,學問只能作為輔佐品德之用,對於心地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對於德行與智慧都有幫助;對於心地不是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就會使他們變得更壞。

17. 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年)是一位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法國芭蕾舞喜劇創始人,也被認為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幾位喜劇作家中的一位。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 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 他的作品對歐洲喜劇藝術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法國,他代表著「 法蘭西精神 」。 其作品已譯成幾乎所有的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台上經常演出的劇目。

莫里哀:

1. 惡人也許會死去,但惡意卻永遠不會絕跡。

2. 我們的心智需要鬆馳,倘若不進行一些娛樂活動,精神就會垮掉。

3. 規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他們的過失更為見效了;當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就是重大的致命打擊。

4. 遇見通情達理的人,我們當然感到趣味無窮;遇見怪誕不經的人,我只當散心取樂。

5. 對於聰明人來說,勸告是多餘的;對於愚昧人來說,勸告是不夠的。

6. 死神時時刻刻在暗算人類:當它襲擊人的時候,是不預先提醒的。

7. 快樂有人分擔,也就分外快樂;一個人再怎麼幸福,沒有外人知道,心裡也不滿足。

8.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9. 不害相思,幸福就沒你的份。 把愛情趕出了生活,你就趕出歡樂。 一帆風順的愛情,其實索然無味。

10. 隨機應變,是才智的試金石。

11. 諂媚者的藝術是:利用大人物的弱點,沿襲他們的錯誤,永不給予可能會使他煩惱的忠告。

12. 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

13. 行為最惹人恥笑的人,卻永遠是最先去說別人壞話的人。

14. 一個人想要指責別人之前,應該好好審視一下自己。

15. 每個善行都屬於慈悲。一個人真正的後續財富,是他今生對其同伴們所做的好事。

16. 女人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別人愛她。

17. 這些人,我們看見他們是那樣熱心地從奔天堂的道路,轉到了他們求富貴的大門;他們天天熱衷名利,搖尾乞憐地懇求恩寵,在宮廷地熱鬧場中卻大講其出世因循的道理。 他們知道怎樣用他們的假虔誠,來配合他們的惡習,他們動輒暴怒,有仇必報,毫無信義,詭計多端;到了陷害人的時候,他們會恬不知恥地借了上帝的名義來掩蓋他們凶狠的私怨;尤其可怕的是當他們盛怒之下對付我們所用的武器,卻正是人人所尊敬的武器,他們是利用了上帝的聖名作武器來刺死我們,事後大家卻還得感激他們的美意。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