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卅二) 叔本華(Schopenhauer) (二之一)
亞瑟•叔本華 (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年),德國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
不同於他同時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自我意識)的做法,他繼承了康德分辨現象(外在客觀真實)和物自體(自我意識)之間的區別,並認為人類用直觀(反射動作)去認識現象與物自體,但是,直觀經常與真實有落差,人的主觀的想法(自我意識、直覺),不一定等於客觀真實(現象)。人的想法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邏輯辨證,理性審視,確定想法跟真實一致後,才能稱為理性,叔本華將人認識真理的能力稱為,意志(一種理性)。
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獨立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志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精神力量,意志內含所有的理性與知識,人類只能透過沉思(理性思考),才能擺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叔本華說「有意志的人,可以透過沉思,擺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舉例來說就是指,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可以超越現在的生活世界的現狀,想像過去某一段歷史的因果關係、每個人的立場,然後用他從歷史中所學的知識,重新詮釋更接近真實的狀況,以解決現在這個時空的問題。
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與此學說聯繫在一起,認為被意志所支配,最終只會帶來虛無和痛苦。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人類的意志可分為很多類,舉例來說,勇氣是一種意志,節制也是一種意志,叔本華說的「意志」,就是亞里斯多德說的「道德」。
亞理斯多德認為,一個人如果一昧地只強調「節制」,迴避一切,害怕一切,對任何事情都無法應付,變成為一個膽小的人;可是,如果一個人只有勇氣的意志,他什麼都不怕,對任何危險都敢勇往直前,魯莽衝撞,那就是有勇無謀,匹夫之勇。
人過度節制,變成懦弱,結果就是一事無成,因此最終只獲得虛無和痛苦。人如果太有勇氣,變成匹夫之勇,結果搞砸所有的事,同樣地,最終只會感覺到虛無和痛苦。
台灣有些愛狗人士,他們有強烈的愛狗意志,散盡家財養三十幾隻流浪狗,不管環境衛生與鄰里安寧,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叔本華認為,這樣的人光活在愛狗的小世界裡,理性沒有持續進步發展,人生將是空虛、痛苦的。
叔本華對心靈屈從於器官、慾望和對衝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啓發了日後的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
叔本華早年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能夠流利使用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等古代語言。他最初被迫選擇經商以繼承父業,在父親死後他才得以進入大學。 1809年他進入哥廷根大學最初攻讀醫學,但後來把興趣轉移到了哲學。叔本華將柏拉圖奉若神明,視康德為一個奇蹟,對這兩人的思想相當崇敬。
1814年至1819年間,他的代表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學的影響,被認為是將東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憑這部作品他獲得了柏林大學教授的資格,他選擇與自己認為是沽名釣譽的詭辯家的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1831年8月25日,,柏林爆發霍亂,叔本華因此而逃離柏林,同年11月14日, 黑格爾因霍亂死於柏林。
1833年在大學受挫之後,他移居法蘭克福。1851年,他完成了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與說明,這篇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遺 》使他獲得了聲譽,使他瞬間成了名人。他的生活卻並非完全隱遁,對人類深惡痛絕,對其他動物卻相當有愛心。叔本華尤其討厭愚昧的人和製造噪音者(見《論噪音》)。
叔本華 :
1. 謙虛,對才華無奇的人來說只是一種誠實;對才華絕頂的人來說,是一種虛偽。
2. 挫折可增長經驗,經驗能豐富智慧。
3. 人是什麼?這比他有些什麼,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是什麼,更影響他的幸福。人是什麼?就是人格。
4. 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
5. 正是由於內在的空虛,人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導致許多人窮奢極欲,然後以痛苦告終。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手段,莫過於擁有豐富的內在 — 即豐富的精神思想。
6. 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7. 當一個人粗魯時,就好像他脫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們面前。
8. 通常人只是一廂情願、出於個人喜好而主觀地粉飾、美化生活及其目的。
9. 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
10. 患難之交真的那麼稀有嗎? 恰恰相反,我們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開始患難了,就向我們借錢了。
11. 在這樣一個充滿缺陷的世界裡,如若你能遇到真摯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
12. 有時候,我們連對自己真誠都做不到。 所以,無需苛責別人,人性本就複雜奇怪。
13. 人的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
14.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名譽,實際上也是如此。
15. 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複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他人的頭腦,決非我們真正快樂的安身處。
16. 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所以,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
17. 我們所讀過的別人的思想,只是別人留下的冷飯,是陌生人穿用過的衣服。通過閱讀獲得的、屬於別人的思想,與自身研創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時代的植物化石痕跡與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較一樣。
18. 一條彈簧如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其彈性。
19. 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係,就像假肢、假牙。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於我們。
20. 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惟有它們才是我們反覆領悟的東西。
21. 一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佔據,以致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
22. 只有幸福的人,才會把無關痛癢的小事掛在心上。那些經歷著大災難的人,是無暇顧及這些小事的。
23. 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24.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25. 林子裡,總少不了一些怪鳥。
26. 每一個真正的獨立、自為思考的思想家,他的表達單刀直入,從來不會躲躲閃閃、畏首畏尾;他的判斷就像君王簽發的命令,同樣是發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樣是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這是因為這樣的思想家並不會乖乖地採納權威的看法,就像君王並不接受命令一樣。
27. 思維庸常的人,頭腦受制於各種各樣流行觀念、權威說法和世俗偏見;他們跟默默服從法律秩序的普羅大眾沒有兩樣。
28. 天才,能夠洞察眼前的世界,進而發現到另一面世界。
29. 天才幾乎都不善於交際,因為還有什麼對話能像自己的獨白如此充滿智慧而令人愉悅呢?
30. 天才樂於孤獨寂寞,一個人熱衷於社交的程度恰正相當於他在理智上貧乏和庸俗的程度。
31. 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獨,不要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所說的話;勿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是道德還是才智上;對於他人的看法,應加強鍛煉自己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和感覺。
32.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33. 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34.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運悲慘的人比比皆是。
35. 平庸的人關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