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十九)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他是一名偉大的德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
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1765至1768年間,歌德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1772年他開始在帝國最高法院實習。他對帝國最高法院的情況很感興趣,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歌德不信任帝國最高法院和1767到1776年間的檢查活動。
在使館秘書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於1772年10月底自殺,歌德認識耶路撒冷,這是歌德創作《 少年維特的煩惱 》的起因。在這部小說中,歌德將自己與他傾慕的夏綠蒂•布夫的經歷和耶路撒冷的命運融為一體。 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引發了感傷主義和狂飆突進文學運動。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的學員。
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到1805年席勒去世。
在埃爾福特召開諸侯大會之際, 拿破崙接見了歌德,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學》雜誌(直到1824年)。他與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音樂家菜爾特結成友誼。
在魏瑪期間,歌德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最主要的是地質學和植物學。他本人將色彩學視為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主要研究對象。在動物學方面,歌德以在人類的胚胎中發現頜間骨而聞名。
歌德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晚期作品有《植物的螺旋形傾向》(1831),在這部作品中,歌德指出:生物傾向於發展成螺旋形。他的科學方法是經驗主義的,跟實證論的經驗主義不同,它並不把人當成外在的觀察者,而是把人當成觀察對象內部的,從屬於觀察對象的對象來對待。
歌德:
1. 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2. 一個有真正天才能力的人,能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3. 慷慨還有謙虛,就會使人贏得好感。
4. 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
5. 人無國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6. 再沒有比失去自由 而自以為有自由的人,更會當奴隸的了。
7. 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8. 不是就著淚水吃麵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9. 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
10. 我們為祖國服務,不能都採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 質禀賦,各盡所能。
11. 有時一個人受到厄運的可怕打擊,不管這厄運是來自公眾或者個人,倒可能是件好事。
12. 幻想是詩人的翅膀,假設是科學的天梯。
13. 人變得真正低劣時,除了高興別人的不幸外,已無其他樂趣可言。
14. 一個傑出人物受到一夥傻瓜的賞識,是可怕的事。
15. 哪裡有意志存在,哪裡就會有出路。
16. 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
17. 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他為自己開闢的道路,不被權威所嚇倒,不受他人的觀點所牽制,也不被時尚所迷惑。
18. 我們對於真理,必須經常反覆地說;因為錯誤也有人在反覆地宣傳,並且不是個別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傳。
19. 愚蠢的人總是提出,千百年前的聰明人已經回答了的問題。
20.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21. 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不可能長久地爭吵;他們總會重新言歸於好的。
22. 虛榮,是追求個人榮耀的一種慾望,它並不是根據人世間的品質、成績和成就,而只是根據個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別人的欣賞、尊敬和仰慕的一種慾望。所以虛榮,不過等於一個輕浮的漂亮女人。
23. 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性,這是極大的錯誤。
24. 對於某些人才,必須允許他們各有千秋。
25. 生活,它給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都好。
26. 勇敢裡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27. 人生一世不就是為了化短暫的事物為永久的嗎?要做到這一步,就須懂得如何珍視這短暫和永久。
28. 人生之要事在於,確立偉大的目標,與實現這目標的決心。
29. 知道危險而不說的人,是敵人。
30. 偉大的需要,使人崇高;卑微的需要,使人沉淪。
31. 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但要想使它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一定要經過自己再三思維,直至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
32. 我們最壞的惡德,是從幼小的壞習慣開始的。
33. 只有每天奮鬥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
34. 鬥爭,是掌握本領的學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橋樑。
35.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裕的時間。
36. 凡是有才能的人,總會受到外在世界的壓迫。
37. 有一顆愛真理的心靈,隨時隨地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
38. 志向和熱情,是偉大行為的雙翼。
39. 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
40. 科學與藝術屬於整個世界,在它們面前,民族的障礙都消失了。
41. 我能確保正直,卻不能保證沒有偏見。偏見纏住了人的性格,就無法克服,因為它們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無論證據、常識,還是理性,都拿偏見毫無辦法。
42.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受到錯誤志向的阻礙而不自知。
43. 看出謬誤比發現真理要容易得多;因為謬誤是在明處,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則藏在深處,並且不是任何人都能發現它。
44. 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決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
45. 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46.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75歲,沒有那一個月過的是舒服生活,就好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47. 才能是在寂靜中造就,而品格則是在世間洶湧波濤中形成。
48. 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沒有不是人思考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49. 許多思想是從一定的文化修養上產生出來的,就如同幼芽是長在綠枝上一樣。
50. 要迎著晨光實踐,不要面對晚霞幻想。因為人生是短暫的,人的命運是有限的。
51. 天才做的事,就是熱愛真理。
52. 大多數的人,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
53.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