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六七) 波德萊爾(Baudelaire) / 福澤諭吉(Fukuzawa Yukichi)

David Wang
Sep 11, 2021

--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年),法國偉大詩人,象徵派詩歌之先驅,現代派之奠基者,散文詩的鼻祖。代表作包括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及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

1821年生於巴黎,波德萊爾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次年,母親改嫁歐比克上校。1836年,15歲時,回到巴黎進入路易大帝中學就讀。1839年,由於波德萊爾堅持庇護一名同學而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

1840年,十九歲的波德萊爾自由地生活在拉丁區,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紙供稿。次年,其繼父送他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並希望艱苦的航行能夠改造他。1842年2月,波德萊爾於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並成為其後來一些作品的創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

由於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家人於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圖自殺。1846年,波德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於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

1848年至1851年,詩人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革命與起義中,並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6月23日,波德萊爾參與了六月起義的巷戰。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波德萊爾堅持翻譯他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後不久,因為「妨害風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處以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大文豪雨果寫信給讚揚他。1866年突然中風,翌年病逝,享年46歲。


波德萊爾:

1.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醜之中。

2. 藝術家之為藝術家,最根本的就在於他對美好的事物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精妙感覺。

3. 英雄就是對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終,心無旁鶩的人。

4. 唯有能證實和別人平等的人,才和別人平等;唯有懂得贏取自由的人,才配享有自由。

5. 誰不曾從墳地的枯骨中吸取營養。

6. 通過粉飾,會掘出一個地獄。

7. 我們的罪孽頑固不化,我們的悔恨軟弱無力,
我們居然為自己的供詞開出昂貴的價,
我們居然破涕為笑,眉飛色舞地折回泥濘的道路,
自以為用廉價的眼淚就能洗去我們所有的污跡。
-

福澤諭吉(Fukuzawa Yukichi , 1835-1901年),日本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東京學士會院的首任院長,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主張脫亞論,影響了明治維新運動。

福澤諭吉生於大坂,下等武士福澤百助的次子。諭吉的父親從事管理與大坂的商人的貸款業務,也是一位通曉儒學的學者。但是由於身份卑微,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津藩一直未能有所建樹,終生不得志。

諭吉起初非常厭倦讀書,到了14、5歲的時候,他的能力就逐漸積累,漸漸地開始閱讀各種漢文書籍。1854年19歲的諭吉前往長崎,學習荷蘭的火砲技術,學習荷蘭語。

1856年,諭吉再次前往大坂求學,變賣了父親的藏書和部分家產後,還清了債務,雖然除了母親以外的親戚都表示反對,但是諭吉還是毅然前往大坂。翻譯建設工程學的教科書,並根據書中的理論進行化學實驗等。

1859年,諭吉前往橫濱,便開始透過字典等自學英語。諭吉作為咸臨丸艦的軍官木村攝津守的助手,在1860年前往美國(林肯當總統)。當時咸臨丸的指揮官是勝海舟。 之後,福澤首次看到蒸汽船。

諭吉在美國受到了文化差異的震撼。回國後,他仍然在鐵炮洲教授課程。但是此時他決定放棄荷蘭語,專教英語。 同時也受雇於幕府,從事政府公文的翻譯。1862年冬天,日本派遣使節團出使歐洲各國,福澤諭吉也隨之同行。 當時也用幕府發給的津貼費買了許多英文書籍帶回日本。他在歐洲對於許多在書本上無法看到的事物進行調查。 例如歐洲人習以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聞的醫院、銀行、郵政法、徵兵令、選舉、議會等。

透過這幾次參加海外使團的經歷,福澤痛感在日本普及西學的重要。在1868年後,專心從事教育活動。在明治維新後,福澤大力提倡普及西學,並針對日益高漲的國會設立運動,提出創立英國的不成文憲法的論調。在1882年創辦日報,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場,引導社會輿論。

福澤也是將會計學的基礎「 複式記帳法 」介紹給日本的第一人。「借方」、「貸方」的用語也是福澤首先翻譯的。首先將近代保險制度介紹給日本的也是福澤諭吉。他在《西洋旅案內》中介紹了人壽保險、火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三種保險制度。

福澤諭吉主要的思想特徵是反對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擊封建時代的專制壓抑。對於封建專制的抨擊和對自由平等的肯定。 更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 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會契約論,提出要使國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對均衡。

福澤強調「 一人之自由獨立,關係到國家之自由獨立 」。 而要達到個人的自由獨立,就必須要具備數學、地理、物理、歷史等等現代科學知識。福澤毫無疑問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最高的精神導師之一。

福澤諭吉是最早將經濟學由英文世界引入亞洲的人之一,強調每個人要有秉著「數理」、「實學」的精神,產生智慧、儉約與正直之心;國家要從「半開」到文明,經濟發展之訣在於,正直地面對營利賺錢的期望。在客觀的市場競爭外,福澤更強調了人作為行為主體的重要性。

福澤指謫,開國之初的日本多進口工業財而出口原物料,長期而言將使整體喪失所謂「製產之利」,主張貿易保護的同時,也呼籲稻農改種桑樹,由自給發展至輸出,以增強日本紡織業的競爭力。福澤站在反地主的立場,反對地租(土地稅)輕減政策,由於佃農的租金由市場供需決定,故地主作為不生產階級所上繳的土地稅若減少,則只會滿足其貪婪兼併的意願。

福澤諭吉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在日本弘揚西方文明,介紹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應的價值觀。他在《時事新報》發表了著名的短文《脫亞論 》,積極地提倡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應該放棄中華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學習西洋文明。基於優勝劣汰的思想,他認定東方文明必定失敗,因此他呼籲與東亞鄰國絕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視為與鄰國同樣的「野蠻」之地。

福澤諭吉對於西洋文明並非沒有取捨。 可以說在其自由主義的之下,始終貫徹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義思想。


福澤諭吉:

1. 自由和自我放縱的區別在於,是否會干擾他人。

2. 學術不能應用於現實世界中,當然也被說成文盲。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