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五三) 巴黎公社 (La Commune de Paris)
巴黎公社( la Commune de Paris )是一個在1871年,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由於公社衛隊殺死了兩名法國將軍,加上公社拒絕接受法國當局的管理,終於導致了被稱為「血腥一周」的嚴厲鎮壓。
導致巴黎公社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慘敗,另一方面,是由於法國工人階級持續增長的不滿情緒。由於評價者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傾向於資本主義或中立者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它既沒有依賴於一個先鋒隊,也沒有掌控國家,或者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實際上是無政府主義。
普法戰爭,是於1870年7月由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挑起的,結局卻是法軍慘敗。1870年9月2日,被圍困的拿破崙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國也就隨著皇帝的投降而崩潰。 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國。由資產階級共和派組成的新政府,稱為「 國防政府 」。 普魯士並不滿足於皇帝的投降,繼續大舉進攻法國。9月19日,普軍包圍巴黎。
多年來不斷加劇的貧富分化,再加上當前的食物短缺,軍隊失敗,還有普魯士軍隊的不斷炮轟終於大大激化了社會各界的不滿情緒。巴黎市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一個比較明確的要求是巴黎應該自治,擁有自己的經選舉產生的議會,享有與其它法國小城鎮同樣的權利,這些要求匯總起來變成了一句口號: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
1871年1月,圍城四個月後,執政的國防政府謀求與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停火協定。 德國人要求在和平協定裡加入一條要讓德國軍隊以凱旋儀式進入巴黎。儘管被圍困多日,但許多巴黎市民還是非常憤慨並堅決反對普魯士(現在已經是新帝國)人以任何儀式宣布對他們的城市的佔領。
當時有30萬巴黎市民是一個被稱作「法國國民自衛軍」的市民部隊的武裝成員,選舉了他們自己的官員,都是來自於工人階級,包括激進分子和主張社會主義的領導者。他們進一步組建了一個自衛軍的「中央委員會」,包括愛國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共同保衛巴黎,擊敗德國人的進攻,並且保衛共和政體,防止帝制復辟。
德軍很短時間便馬上撤離了。但巴黎的高度政治狂熱還在繼續。帝國政府和臨時政府都已離開巴黎去了凡爾賽 ,一個在德軍保護之下的避風港。 結果在他們回去之前的那段時間,法國首都出現了一個權力真空。由於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採取了一種更加激進的姿態,權威也穩定地增長,政府感到不能無限期地允許它自由支配那400多門大砲。
於是,正規軍去奪取存放在蒙馬特爾高地及全城其它地方的大砲,士氣低落的士兵們不但沒有執行命令,反而與國民自衛軍和當地居民親如兄弟。其他很多部隊也參加了叛亂,於是叛亂迅速擴大,政府首腦向所有還服從命令的正規軍,警察以及各級行政人員和專家們下達了立即撤退令。
公社的92名成員(確切地說是「公社議會」)包括了很高比例的技術工人和一些專家(比如醫生和記者)。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政治活躍分子,派別從共和派改良主義者,到各種類型的社會主義者,甚至還有希望恢復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專政的雅各賓黨人。
公社儘管內部有許多不同,議會還是在管理一個兩百萬人的城市的基本公共事務方面做的不錯;它也能夠在一些政策上達成一致,這些政策的內容傾向於建立一個進步的,長期的以及高度民主的社會民主主義 ,而並不僅僅是一場社會革命。 由於時間短暫(公社只存在了不到60天),只有一部分法令真正得到了實行。
公社部隊,也就是國民自衛隊,首先於4月2日與常規軍的凡爾賽軍展開了一場小規模衝突。 雙方都沒有真正地想要開始一場大規模內戰,但雙方也都不想談判。
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惡化,政府軍的兵力在數量上持續增長,巴黎城牆西部的一道城門被攻陷,凡爾賽軍開始奪回巴黎,他們首先佔領了繁榮的西部地區,在那裡他們受到了那些在停戰後沒有離開巴黎的市民們的歡迎。
公社沒有一個統一的有計劃的防禦,每個街區為了自己的生存各自為戰,最後被一個接一個地攻破。在進攻中,政府軍應當為對國民自衛軍和平民的大屠殺負責:曾經拿過槍的戰俘,或者被懷疑為曾經戰鬥過的人士,都被立即槍決,集體屠殺成了家常便飯。
最頑強的抵抗發生在東部的工人階級區,戰鬥一直持續,直到流血週最後的巷戰。 到5月27日,只有極少數的抵抗仍在持續,特別是最貧困的東部地區,最後一個路障在美麗城的rue Ramponeau被攻陷。 在流血週期間的死亡人數一直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大約「7,500人被監禁或者流放」,「大約20,000人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