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九六) 聖桑(Saint-Saëns)

David Wang
Apr 3, 2022

--

夏爾·卡米爾·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年), 法國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等。

1835年,聖桑於法國巴黎出生,其父於他出生後數月辭世。聖桑的母親及姨母均為音樂愛好者,在他們的薰陶下,聖桑從嬰孩開始便認識到音樂的奇妙。聖桑兩歲時隨他的姨母習琴,且不久便懂得作曲。

聖桑的才華並不侷限於音樂上,他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積極自行研習,而且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只要聽過、讀過的,他都能毫無錯漏的放在腦袋裡。他於三歲便懂書寫,七歲時學懂拉丁文,更自行研讀唐•喬望尼的總譜。

1842年,聖桑開始跟隨Camille-Marie Stamaty習琴。十歲時,聖桑第一次公開演奏後,竟能以記憶彈奏出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他亦因此而聲名大噪,名聲傳遍歐美各地。十六歲時編寫他的第一首交響曲。聖桑於巴黎音樂學院修讀作曲及風琴演奏期間更獲獎無數。

1848年,聖桑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並進修管風琴及師隨阿萊維學習作曲。聖桑的天分及名氣令他與名鋼琴家李斯特結緣,並且成為要好的朋友。聖桑十六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他的第二交響樂則以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之名面世,並且於1853年公演,令到不少作曲家及評論家驚訝。音樂家白遼士後來更成為聖桑的好友之一。

聖桑於巴黎各教堂中以演奏管風琴為生。1857年,他更取代了Lefébure-Wely這位傑出風琴師的地位,於Église de la Madeleine當了二十年風琴師。他每週的即興演奏更震攝了巴黎大眾,1866年,李斯特更稱譽聖桑為世上最偉大的管風琴家。

1861年至1865年,聖桑於ÉcoleNiedermeyer任職鋼琴教授,並把當代的音樂,如李斯特、古諾、舒曼、白遼士、華格納等,納入於學校以巴哈和莫扎特為要的保守課程中。佛瑞是聖桑得意門徒,不久更成為好友。

聖桑多才多藝,早年曾涉獵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他亦是一位數學專家。後來,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寫音樂評論外,他還與歐洲知名的科學家進行討論,以及撰寫關於聲學、巫術科學、羅馬劇院裝修及古老樂器的學術文章。

他曾編寫一份哲學著作,講述科學及藝術會取代宗教;聖桑悲觀及無神的理念,預示了存在主義的出現。他的其他學術成就還包括一冊名為Rimes familières的詩集,及一份十分成功的滑稽劇本。聖桑亦是法國天文學會的成員;他還教導海市蜃樓,又懂得按自己的要求製作望遠鏡,以及按如日食般的天文現象來計劃演奏會。

1870年,聖桑參予了國家防衛軍,並參加了普法戰爭。短短半年的戰爭,令聖桑心中留了下了一道永不磨滅的疤痕。1871年,聖桑與RomainBussine成立國家音樂社團組織,藉此推廣新的法國音樂。巴黎公社瓦解後,聖桑以社團組織主席身分,公開首演社團成員的作品,包括佛瑞、弗蘭克、拉羅及他本人的作品,令他成為塑造法國音樂將來的重要人物。

聖桑於1886年完成著名的《動物狂歡節》,接著的數年他遊歷各國,遊遍歐洲、北非、東南亞及南美等地。「聖桑」更以Sannois為筆名,把他的旅遊經歷筆錄成多本受歡迎的書籍。「聖桑」還是第一位寫作電影音樂的著名作曲家,1908年他為電影《暗殺吉斯大公》配樂。
-

編注:

1. 對作曲家來說,音符是一種傳達思想的語言,樂評家會分析曲風、樂式或用多少切分音、三連音,但是這都不是作曲家本人所思考的;作曲家在寫曲子的時候,只有專注地想著自己的「主題與思想」,將它翻譯成音符。

2. 為什麼在學音樂的人當中,只有少數的人成為作曲家? 作曲家除了要有一定的樂理程度外,還要博學多聞、有專業素養,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就像無知的人沒有辦法說出真理一般,學音樂的人缺乏知識與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就寫不出好曲子。

3. 豐富的歷練、廣博的知識與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必然能夠激發作曲家的靈感。 蕭士塔高維奇被關起來好幾次,每次出獄都會有新的交響曲誕生,這應該是蕭士塔高維奇被陷害坐牢的時候,非常痛恨那些愚蠢的權貴,將自己想推翻當時的蘇聯獨裁者的思想轉化成音符表達出來。

4. 為什麼創作者需要強烈的志氣與人生觀? 因為創作是強烈的精神意志和理想,沒有強烈的精神意志和理想的人,無法寫出驚人的作品。

5. 為什麼會誕生新的曲風? 樂曲風格反應作曲家的思想、知識與人生觀,新的曲風代表作曲家本身具備超越前輩與當時代的獨立思考能力,因而預知未來的世界景況,因此他們不再需要模仿前輩與當時代的作品。

6. 舉例來說,貝多芬深思過政治,他所處的時代,拿破崙正在跟歐洲奧匈帝國與權貴階級對抗,這些因素衝擊他的思考,使他產生新的主題「英雄交響曲」、「皇帝鋼琴協奏曲」。

7. 聖桑最有名的作品是《動物狂歡節》,這是一個新的風格,過去沒有人寫出這種曲子,為什麼他能夠寫出這種特殊的主題與曲風呢? 因為聖桑研究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他將自然科學與音樂結合就誕生了《動物狂歡節》。

8. 有些人擅長評論,有些人擅長抒情,有些人擅長描述,依據每個人的天賦,誕生的曲風也會不同。 聖桑是一個擅於描述的人,《動物狂歡節》就是描述每一種動物、生物的樣態。

9. 聖桑的《骸骨之舞》,是他過去考古的時候,看到很多的化石骸骨啟發的靈感,他看到化石骸骨,心裡一直想,那些骸骨如果活起來活動,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10. 他想像骸骨活動的時候,骨頭應該會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撞擊聲,他又想那些死而復活的骸骨,應該很高興自己重獲生命,會開心地跳舞,所以,聖桑就用木琴模仿骨頭撞擊的聲音,而且寫得很活潑,反映出化石骸骨重獲生命的喜悅。《骸骨之舞》這首曲子有部分段落變成「骷髏之舞」的主題。

11. 聖桑的《水族館》,在描述魚兒在水中游泳、探索周遭所見的景象。他用長笛、玻璃琴、鋼琴、弦樂,將水族館中魚兒在深邃的水中世界,穿過海草、珊瑚,營造出來的神祕的氣氛,描述出來。

12. 聖桑的《天鵝》用大提琴描述天鵝在水面上游的優雅姿態,鋼琴則是湖面的漣漪與吹拂的微風。聖桑用大提琴的旋律說明這隻天鵝,有美麗的鵝頭與細長的脖子,構成的弧形曲線,牠有時低下頭啄食,有時抬頭觀看四方,白胖胖的身體,兩個翅膀不時拍動。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