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七八)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 奧芬巴哈(Offenbach) / 法朗克(César Franck) / 蘇佩(Suppé) / 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r.)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年),法國劇作家、小說家,世界文學名著《 茶花女 》的作者。其父大仲馬也是法國著名文學家、《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為區別,通常稱為小仲馬。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風流至極,私生子無數。
1824年一位女裁縫Marie-Catherine Labay在法國巴黎生下大仲馬的私生子之一,即小仲馬。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完全拋棄他們母子。 直到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終於良心發現,認了這個兒子,負擔了拉貝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拉貝是他的妻子。
1842年小仲馬在「綜藝劇院」(Theatre des Varietes)遇見高級交際花,對她一見鍾情,即後來《茶花女》的原型,瑪麗父母離異,瑪麗15歲時前往巴黎學做裁縫,十六歲即當起高級妓女,喜愛華服珠寶,偏愛茶花,逸樂淫亂讓瑪麗染上了肺結核。1847年,Marie病逝於巴黎,年僅23歲。 小仲馬悲痛萬分,將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使他一舉成名。 小仲馬一生中都不斷的為此懺悔。
小仲馬:
1. 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聲響的聾子,同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藉口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
2. 教會我怎樣去愛,而我應該教會你怎樣去生活。
3. 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愛你;我也不夠窮,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被你愛。 讓我們彼此忘卻 — — 你是忘卻一個對你說來相當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卻一種我供養不起的幸福。
4. 獲取一顆沒有被人攻擊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
5. 你想給我製造的痛苦,只是你對我愛情的證明。
6. 我們一定是前世作孽過多,再不就是來生將享盡榮華,所以上帝才會使我們這一生歷盡贖罪和磨練的煎熬。
7. 你是我唯一可以推誠相見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談。
8. 我僅僅信奉一個原則:沒有受到過「善」的教育的女子,上帝幾乎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道路:一條通向痛苦,一條通向愛情。但這兩條路走起來都十分艱難。
9.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10. 有些人為了我們傾家蕩產,卻一無所得,還有一些人用一束鮮花就得到了我們。
11. 孩子雖然幼小,但他是未來的成人;腦袋雖然狹窄,但它蘊藏著無限的思想;眼珠才不過一丁點兒大,它卻可以看到廣袤的天地。
12. 我的心,不習慣幸福。
13. 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14. 沒有懺悔,就談不上寬恕。
15. 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人世間的這些悲劇,卻往往又是在維護某種道德規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造成的。
16. 金錢是一個好僕人,卻是一個壞主子。
17. 女人有時候會容許別人欺騙她們的愛情,卻從來不容許傷害她們的自尊心。
18. 人生不過是為了滿足不斷地慾望,靈魂只不過是維持愛情聖火的守灶女神。
19. 生活對於心靈有時會提出殘酷的要求,但是必須逆來順受。
20. 終於我稍稍冷靜下來,瞧了瞧周圍,十分驚訝地發現,別人照樣生活,並沒有因為我的不幸而停止。
-
賈克•奧芬巴哈 ( 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年),出生於德國的法國作曲家。代表作為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他的父親是一個出版家兼猶太教堂唱詩班主唱。 1833年奧芬巴哈14歲時隨家人移居法國,並考入巴黎音樂院,36歲的時候他開設了一家輕歌劇院。 但繁重的工作以及頻頻往返於倫敦 、 維也納等地演出使奧芬巴哈患上了多種疾病,終於創作最後一部歌劇時病情惡化去世,享年61歲。
奧芬巴哈一生作有大量作品,被後人尊為輕歌劇的奠基人,其輕歌劇情節輕快幽默,曲風優美,多採用當時流行的歌曲、舞曲形式,使作品通俗易懂。奧芬巴哈最出色的幾部輕歌劇比當時大多數真正的喜歌劇顯示出更持久的力量,這些作品是《 天國與地獄序曲 》(1858年)和《 美麗的海倫 》(1864年)等。
-
法朗克( 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 ,1822-1890年), 比利時裔法國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法朗克1835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一度回到比利時進行獨奏表演,但並不成功。1844年,他回到巴黎,自此後一直在巴黎以授課為生。
1872年起,他被聘為巴黎音樂學院管風琴教授。 李斯特曾經評價他的管風琴演奏為「巴赫再世」。1890年5月,法朗克遭遇車禍,臥床數月後於11月8日逝世。
-
弗蘭茲•馮•蘇佩 ( Franz von Suppé 1819-1895年),奧地利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指揮家,出生在今日的克羅埃西亞,主要創作輕歌劇。蘇佩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帝國公務員,而母親則是地道的維也納人。而義大利作曲家董尼采蒂也是蘇佩的遠親。
-
約翰•巴普蒂斯特•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1899年),因與其父同名,故通常稱為約翰•史特勞斯二世或小約翰•史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以圓舞曲作品最為著名,如《藍色多瑙河》。
小約翰•史特勞斯是著名音樂家老約翰•史特勞斯的兒子。他的兩位弟弟約瑟夫•史特勞斯和愛德華•史特勞斯也是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小約翰是整個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為19世紀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圓舞曲之王」的稱號是由於他把華爾茲這種原本只屬於農民的舞曲形式提升為了哈布斯堡宮廷中的一項高尚的娛樂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藝術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們,他的一些波卡、進行曲以及輕歌劇也相當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