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一○三) 莫泊桑 (Maupassant)

David Wang
May 21, 2022

--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年), 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世界文學名著《羊脂球》的作者。1850年,莫泊桑出生在法國濱海塞納省 ,他的母親是法國詩人兼小說家勒普瓦特萬的妹妹,同時是福樓拜的朋友,而且對經典作品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感興趣。 13歲前莫泊桑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喜歡室外運動,尤其是釣魚 ,並且深愛著自己的母親。

13歲時,莫泊桑開始寫詩。進入過教會學校,卻故意讓學校開除他,對宗教的敵意伴隨了他的一生。隨後他去里昂上高中,在這裡他表現出對詩歌和戲劇的濃厚興趣。1870年莫泊桑畢業後不久, 普法戰爭爆發,他志願入伍,作戰勇敢。戰後,他前往巴黎,在海軍部門作了十年的公務員。在這十年單調生活中,他唯一的娛樂就是周日在塞納河上划船和渡假。

自1873年開始,福樓拜指導莫泊桑的文學創作,福樓拜培養了他對生活的感受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也培養了他嚴謹的寫作態度和對文體美的追求,福樓拜曾對他說:「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在福樓拜家裡,莫泊桑遇到了屠格涅夫、左拉和都德等人。 隨著短篇小說的發表和與名作家交流,莫泊桑名氣日隆。

1880年莫泊桑轉到公共教育部門任職,並擔任一些有影響力刊物的編輯。 他利用空閒時間繼續創作短篇小說,完成了傑作《 羊脂球 》,獲得巨大成功。

1880-1891年是莫泊桑的高產期。 1881年他發表了第一卷短篇小說集,兩年之內就重印了十二版。 1883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生》。 莫泊桑時常出國旅遊尋找靈感。 他因寫作而名利雙收,出入巴黎的上流社會,他卻縱情聲色、流連風月,後來染上梅毒。

自1891年之後,莫泊桑越發喜歡孤獨的生活,而且抑鬱症十分嚴重,加之他早年染梅毒,非常痛苦,曾試圖自殺。 1893年併發精神病症,7月6日逝世於巴黎巴塞精神病院,終年43歲。

莫泊桑沒有巴爾扎克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沒有司湯達敏銳的政治感,更不如老師福樓拜的縝密細膩、也不如左拉的視野寬廣,但他有一個亮點: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領,善於從平常人視而不見的日常平淡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質意義與美學價值的內涵,豐富了文學的題材。莫泊桑的語言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優美而不纖柔,精準洗鍊而不缺乏幽默機智。



莫泊桑:

1.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2.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3.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麼希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

4. 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

5.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6.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著懶散誤了自己的人生。

7. 真實有時可以不像真的。

8. 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9. 誰知道呢?誰知道呢?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10. 一個獻身科學的人,就沒有權利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

11. 作家的偉大就在於把一個人人都能想到的故事,以人人都想不到的手法表現出來。

12. 應該時刻躲避那些走熟了的路,去尋找一條新路。

13.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14. 普通人一般極少去想那些有關人生價值以及和世界觀有關的問題,只有當死亡來臨或平靜的生活中出現重大變故時,麻木的內心世界才會受到哲學和宗教的觸動。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