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代(廿八) 文藝復興的巔峰(九) 沃爾夫(Wolff) / 笛福(Defoe) / 史威夫特(Swift)
克里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國博學家、法學家、數學家、啟蒙哲學家。1679年生於布累斯勞,麵包師的兒子,1707年擔任布勒大學數學及哲學教授,由於受到神學家們的攻擊和告密,沃爾夫被德皇腓特烈•威廉一世驅逐,腓特烈二世即位后被召回,擔任柏林大學副校長。
沃爾夫的哲學是與萊布尼茨聯繫在一起的,他將萊布尼茨哲學系統化,因而也被稱為萊布尼茨-沃爾夫哲學。這種哲學在康德之前一直在德國占統治地位,他是第一個使哲學本地化的人,是第一個用自己的母語德語來寫作哲學文章的思想家,對後世影響深遠。
1721年7月,沃爾夫在哈勒大學作了一場關於中國哲學(名為《中國的實踐哲學》)的講演,分析、對比儒學與基督教的異同,極力讚美儒教,認為儒教可以彌補基督教的不足,這對歐洲了解孔子思想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丹尼爾•笛福 ( Daniel Defoe ,1660-1731年)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 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 其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 》聞名於世,魯賓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笛福最早的創作是1697年出版的《關於一些問題的觀點》,提出了一些社會改革的建議。 1702 笛福發表了一本小冊子《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猛烈抨擊托利黨當局迫害不同教派,被判入獄六個月,並從1703年7月31日起帶枷遊行三天。 笛福在獄中針鋒相對寫了詩歌《枷刑頌》。 這使得在他遊行過程中,民眾將其當英雄看待,向他投來的不是石塊而是鮮花,並且為他的健康乾杯。
托利黨首領羅伯特•哈利(Robert Harley)非常欣賞笛福的才華,在他干涉下,笛福獲得了釋放。 哈利希望笛福辦雜誌以爭取民眾對自己的蘇格蘭-英格蘭聯合政策的支持。 笛福在哈利支持下於1704年創辦了《法國時事評論》。
1719年笛福根據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一部分經歷和自己構思,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魯賓遜漂流記 》。 小說講述一個在海難中逃生的水手在一個荒島上通過自己智慧與勇氣,戰勝險惡的自然環境,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故事。小說大受歡迎,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人閱讀。
丹尼爾•笛福 :
1. 只要有可能,人人都會成為暴君,這是大自然賦予人的本性。
2. 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預期會腹背受難。
3. 我們今天所愛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們所害怕的,甚至會嚇的膽戰心驚。
4. 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否則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否則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5. 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6. 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7. 需要時,好人也會變成惡棍。
8. 醉漢是地獄的寵兒。
9. 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10. 世間萬物,只有有用處的,才是最寶貴的。
11. 他們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的恩賜,正是由於他們老是在企望和貪求他們還沒有得到的東西。
12. 我已學會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自己所缺乏的東西。 這種態度是我內心感到由衷安慰。
13. 突如其來的驚喜像哀愁,也使人一時間難以承受。
-
強納森•史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667-1745年) 愛爾蘭作家。他是諷刺文學大師,以《格列佛遊記》和《一隻桶的故事 》等作品聞名於世。 根據歷史記載,他有多重身分。 包括神職人員、政治小冊作者、諷刺作家、作家、詩人和激進分子。
《格列佛遊記》中描述,醒來發現自己被當地小人的重兵牢牢綁死,醒來後小人給他吃了一些東西,然後趁他酒醉昏睡時,將其押送到京城米敦都(Mildendo)。經過一番溝通,他才知道這些小人叫厘厘普(Lilliput),他們的身高只有歐洲人的1/12,年齡是歐州人的5/7(厘厘普人的15歲等於歐洲人的21歲),以一個月和和兩小時作為記年和行事的單位。
史威夫特說,小人的身高很矮是在諷刺他們是一群智力的侏儒,小人的年齡很短是說他們很幼稚,小人以一個月和和兩小時作為記年和行事的單位,是說他們作事沒效率、多數的時間都在閒晃、閒嗑牙,活一年等於只活一個月,每天真正活著的時間只有兩小時。
厘厘普由厘厘普王國統治,厘厘普人地位越高者身高越高,所以皇帝則是全島最高者。王國的朝臣以鞋跟高低分成低跟黨(Slamecksan,影射支持低教會權的輝格黨)與高跟黨(Tramecksan,影射支持高教會權的托利黨),現任皇帝較傾向低跟黨。
原來該國信仰大蛋端(影射天主教),但現任皇帝的曾祖父,因為皇儲敲蛋時不慎受傷,而下令全國改從蛋的小端敲蛋,稱為小蛋端(影射英國國教會),但此舉卻使厘厘普人,與一海之隔;關係緊密的布列復思古(Blefuscudia)國,從此交惡,視如水火。強納森•史威夫特這部小說,得罪了所有的英國政客與宗教權貴,被所有的權貴追殺。
1702年初他獲得了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神學博士學位。 1704年史威夫特將《一隻澡盆的故事》、《書的戰爭》和《聖靈的機械作用》三篇諷刺文章匯集出版,尖銳地諷刺批評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的腐敗現象和非國教徒。他犀利的風格受到民眾的歡迎。
晚年回到愛爾蘭之後,史威夫特開始為愛爾蘭的民生撰寫文章。 他的很多重要作品即寫作於這一時期,如《布商的信》(1724)、一個溫和的建議(1729)這些作品使他獲得了愛爾蘭愛國主義者的名聲。
強納森•史威夫特:
1. 即使你很高興你所所選擇的生活,你仍然很好奇人生的其他選項,人永遠是不知滿足的。
2. 若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一切,但願生活能把你帶回我的門前。如果這一切無法實現,請一直美好下去吧。
3. 要用自己的力量做好事,而不是傷害他人。
4. 我們不需要讓所有人觀點一致,但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當你見到別人散佈仇恨時,大膽地站出來,告訴他們仇恨是如此地浪費生命,相信自己能讓他們睜開眼睛,審視反省。
5. 世人多不知道自己的短處,但也很少人知道自己的長處。人如土地,有時蘊藏金礦,本身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