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代(十八) 文藝復興運動的巔峰 (一) 培根 / 笛卡兒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626年),英國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高級官員家庭。他的父親尼古拉•培根爵士( Sir Nicholas Bacon )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
培根的母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個博學多才的貴族婦女,她的妹夫是伊莉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勳爵。有了這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再加上才華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宮廷的機會。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莉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培根十二歲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神學、形上學,同時學習邏輯、數學、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他對當時大學的教育體制和主宰學術研究的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體系十分反感。他在1576年從劍橋大學畢業,他與英國駐法國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兒擔任英國駐法使館的外交事務秘書,並在巴黎學習統計學和外交。
1593年,他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1618年,他擔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法官(Lord Chancellor),並被授予維魯拉姆男爵的稱號,1621年晉爵為聖阿爾班子爵。晚年閉門著書,雖生活頗為淒涼,卻在學術上卓有成就。
培根是第一個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試圖通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他說他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
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學術的進展》,是關於工匠學問和實驗事實的百科全書,論述怎樣運用新方法來分析事實,討論過去和現在的科學理論,論述新自然哲學,把從各方面的事實提煉出來的假說和現有的科學理論最後加以綜合。他對十七世紀英國和十八世紀法國影響都極大。在這部著作裡他提出了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認識理論,作為歸納法理論逐漸為人所知。
培根認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技術控制是相輔相成,兩者都是運用科學方法的成果。培根對印刷、火藥和羅盤的發明非常重視。他以這三種發明為例,證明近代人比古希臘人的知識高明得多。
培根說:「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新科學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尋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實。這類原理和事實可在技術知識中找到,也可在實驗科學中找到。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原理和知識以後,它們就會導致技術上和科學上的新應用。」
培根請求詹姆斯一世頒布命令去蒐集各種方面的知識。培根的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培根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獨創之見,但這些獨創之見沒有立即得到應用。到十九世紀由於地質學和生物學中進化論的發展,培根的定性-歸納方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培根的最重要的著作《崇學論》,他是「知識就是力量」這句格言的創造者,培根哲學的全部基礎是實用性的,就是借助科學發現與發明使人類能制馭自然力量。他主張哲學應當和神學分離,他雖然以為理性能夠證明神存在,他把神學中一切都看作啟示。
培根的歸納法由於對假設說不夠重視,以致帶有缺點。演繹法通常是數理推演,在這點上培根低估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馬克思曾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在應用科學方面,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
培根:
1. 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2. 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所以人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
3.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4. 真理的認識和真理的信仰乃是人性中的最優之點。
5. 疑心病是友誼的毒藥。
6. 談了神學和哲學的真理,還要再談談實踐的真理。
7. 那些行為卑劣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光明正大是一種崇高的德性。
8. 知識,就是力量。
9. 人的行為準則是,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妨礙他人的自由。
10. 旅行對青年人而言是一種教育;對老年人來說則是一種經歷。
11. 一些書可以淺嚐輒止;一些書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書則需要細嚼慢嚥,好好消化。
12.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13. 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14.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與智者交談;在生活的事務中,我們通常都是與愚人交談。
-
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年),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歐陸理性主義哲學。
笛卡兒出生在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他出身於地位較低的貴族家庭,父親Joachim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1歲多時母親患肺結核去世,而他也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母親去世後,父親移居他鄉並再婚,而把笛卡兒留給了他的外祖母帶大,自此父子很少見面,但是父親一直提供金錢方面的幫助,使他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用擔心經濟問題。
1606或1607年,笛卡兒進入位於拉弗萊什的耶穌會的皇家大亨利學院學習,在那裡,他學習到了數學和物理學,包括伽利略的工作。1616年12月畢業後,他遵從他父親希望他成為律師的願望,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法律。1618年,笛卡兒加入荷蘭的拿騷的毛里茨的軍隊。1622年,當他26歲時,笛卡兒變賣掉父親留下的資產,用4年時間遊歷歐洲,其中在義大利住了2年,隨後遷住於巴黎。
因為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龐大,不能自由討論宗教問題,因此笛卡兒在1628年移居荷蘭,在那裡住了20多年。在此期間,笛卡兒致力於哲學研究發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論》、《形上學的沉思》和《哲學原理》等,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1663年他的著作在羅馬和巴黎被列入禁書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為了對當時在法國流行起來的艾薩克•牛頓世界體系提供一個替代的東西。
笛卡兒聲稱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時代,笛卡兒被指控宣揚秘密的自然神論和無神論信仰。
笛卡兒:
1. 越學習,越發現自己的無知。
2. 我思故我在。 (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3. 懷疑,是智慧的源頭。
4. 讀好書,有如探訪著書的先賢,同他們促膝談心,而且是一種精湛的交談。
5. 行動十分愚笨的人,只要始終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6. 在這個世界上,良知被分配得最為公平。
7. 尊敬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8. 一個人為情感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受命運的宰割。
9. 所有的好書,讀起來就像同過去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們談話。
10. 只有服從理性,我們才能成人。
11. 懷疑,是理性的始祖。
12. 要以探求真理為畢生的事業。
13. 意志、悟性、想像力以及感覺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想而來。
14. 僅僅具備出色的智力是不夠的,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15. 反對的意見在兩方面對於我都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錯誤,一方面是多數人看到的,比一個人看到的更明白。
16. 恐懼的主要原因是驚奇,擺脫它的最好辦法是臨事先思考,並使自己對所有不測事件(驚奇是由對它們的害怕引起的)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