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廿六) 黑格爾(Hegel)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年-1831年),時代略晚於康德,是德國 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黑格爾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斯圖加特 ;去世時是柏林大學的校長。黑格爾的思想,是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
1788年,18歲的黑格爾進入杜賓根大學,為斯賓諾莎 、康德 、 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在深入觀察了法國大革命的整個演進過程後,三人合作致力於批判康德及其後繼者費希特的唯心主義哲學。只花兩年,也就是1790年,黑格爾就拿到杜賓根大學的哲學碩士學位。1793年取得在大學神學院任教的資格。1805年,在歌德與席勒的推薦之下,黑格爾成為耶拿大學的正式教授。
1808年起,黑格爾歷任紐倫堡新教文理中學 的校長(1808–1816)、 海德堡大學哲學系教授(1816–1818),最後於1818年應聘到柏林大學哲學系,接任費希特的教席。1829年成為柏林大學校長。
哲學上,黑格爾極為讚賞並且效法康德,但黑格爾為哲學領域增添了新的歷史向度,包括人類理智體系地演進的觀念。1807年,黑格爾出版第一部作品《精神現象學》,它的目的在於獲致真理,「絕對」真理,但「絕對」並不代表「最終與完成」,而「真理」也不代表「事實」, 個人對知識與真理的貢獻絕對不是決定性的,相反地,總是局部、「間接」且片面的。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錯誤)而出現的。例如,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因為是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後,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於殘暴的恐怖統治。
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進的,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政府,能夠正確行使職責的理性政府,且能夠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每個人的原則性的意識,對客觀真實的判斷是有所『偏移』的,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
黑格爾的「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與直覺」,因為每個人的知識與經驗不同,所以,對同一件事情的反應與判斷會不同。黑格爾的「原則性意識」是指一個人判斷事物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判斷事物的道德標準依據不同,因此,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的審判結果會不同,有些人脫離客觀真實很多,有些人比較接近客觀真實,每個人脫離真實的角度也會不一樣。
以台灣黑心油案頂新獲判無罪這件事情為例,假設法官沒有收賄,這完全是法官自由心證的結果,那麼,這項衝突的起源就是,法官以他的知識(自我意識)和法律素養(原則性意識)判斷認為,頂新的律師說得比檢察官有道理,所以,頂新無罪。
但是,頂新無罪的判決出爐後,各法學學者、律師、科學家和社會大眾紛紛表達反對意見,所有學者專家的自我意識與原則意識都指向一個事實,法官的知識水準太低,判決偏離客觀真實。
黑格爾闡述了:形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繫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因為人類社會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
台灣從紅衫軍開始討論「反貪腐」這個命題,但是,許多主張反貪腐的國民黨權貴、宗教權貴、學者和新聞媒體,都不討論國民黨「黨產」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大貪污案件這個命題的「原型」,也沒有用客觀數據比較清楚;此外,這幾年國民黨員收賄與賄選的比例遠高過民進黨數十倍以上,因此紅衫軍的結論毫無參考價值,既不能夠改善國民黨貪腐的習性,也無法帶領民進黨進步。
黑格爾曾經說過:「要考慮到兩個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絕對的和最終的目的;第二,實現的方法,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這樣我們就了解了整體道德和實現自由的狀態,以及其後這兩種元素的主觀整合。」黑格爾運用這種邏輯思考解釋哲學、科學、藝術、政治和宗教的歷史 。
後來,青年黑格爾派 ,他們繼承黑格爾學說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張無神論,在政治領域主張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費爾巴哈和年輕時代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這些年輕的黑格爾信徒經常在柏林聚會、爭論,形成了無神論、人文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基本觀念。
黑格爾:
1. 毫無缺點的人,顯然是不存在的。
2. 真理,是在漫長的認識過程中發展出來、被人掌握,在這一個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
3. 誰中途動搖信心,誰就是意志薄弱。
4. 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世界。
5. 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一種永恆的使命。
6. 我們可以斷言,沒有熱情,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能完成。
7. 一個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克制自己。
8. 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
9. 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於失敗。
10.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11.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12. 我首先要求各位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並相信自己。
13.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14. 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借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
15.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6.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17. 有一些寶貴的東西作為目標時,生活才有價值。
18. 人應尊敬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
19. 人們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選擇和自決都不是出於意志的理性,而是出於偶然的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對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賴。
20.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