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四四) 達爾文(Darwin) / 摩爾斯(Morse)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早期以地質學研究而著名,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證明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達爾文的理論成為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在科學上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釋,是現今生物學的基石。
在愛丁堡大學研讀醫學期間,達爾文對自然史逐漸產生興趣。他後來又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舅舅喬賽亞告訴他:「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像哥白尼、布魯諾、牛頓,都研習過神學,而且擔任過神職。」再加上父命不可違的訓示下,他只好耐住性子在劍橋的基督學院學習「聖經」上的真理。
但是「聖經」上所說的那些奇蹟,讓他產生懷疑;而他所敬仰的科學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在神學院裡還是受到不公平的毀謗,這些事情都讓達爾文的內心感到「神學和科學的衝突」,於是他只好寄情於自然科學書籍,和野外採集標本的活動,特別是甲蟲標本的蒐集。
在劍橋大學裡,達爾文認識了影響他一輩子的韓斯洛教授,他博學多聞,對於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礦物學都有深刻的研究,在教授的家裡,每週有一個學術性的聚會,在聚會中達爾文不僅學習到博物學的知識、也結識了天文學家、動物學家、教育學家、哲學家,透過與這些人的思想的交流,達爾文逐漸建構起一套屬於他自己的廣博知識。
韓斯洛教授在1831年介紹達爾文參與「小獵犬號」的航行,擔任艦上的科學研究工作,這次的航行,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也改變了世界。達爾文在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成為一位地質學家,所出版的《 小獵犬號航行之旅 》,使其成為著名作家。
這五年的海上行程,達爾文利用在船隻上的時候,撈起各種海中生物進行研究;靠岸時,則就近研究該地的地質、礦物、化石以及當地的動植物,並且將所採集到的做成標本。他由地質、礦石的判斷,知道地球的地層會變化;而地層裡的古生物化石,和許多現代的生物,有許多共同點,卻又不盡相同,這讓他開始懷疑《聖經》中所說的「生物是上帝所創造,物種是不變的」這種說法。
達爾文開始對物種轉變進行研究,並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選擇理論。由於這類思想在當時被視為異端,因此達爾文剛開始只對親近的朋友透露這些想法,並持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到了1858年,華萊士寄給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論的論文,促使達爾文決定與其共同發表這項理論。
1859年出版的《 物種起源 》,使起源於共同祖先的演化,成為對自然界多樣性的一項重要科學解釋。 他也針對植物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書籍,在最後一本著作中,達爾文討論了蚯蚓對土壤的影響。
在19世紀中期以前,「上帝創造了人和萬物,物種是不變的」,這是神學和科學上主流的理論,沒有人有足夠的證據和足夠勇氣去挑戰這種說法,一直到達爾文出現,「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等理論改變了世界。
因為《物種起源》觸犯了上帝,聲討達爾文的聲浪在英國持續了將近20年,並引起許多論戰,幸運的是,達爾文並沒有被絞死或關到鐵窗裡,而且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人們接受他的學說的盛況。
衡量一個人的偉大,不是看他佔有多少的領土、不是看多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影響後世人類生活的程度。
達爾文:
1. 我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2. 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會自信地斷言,科學永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3. 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和結論。
4.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5. 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科學的愛好;思索問題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蒐集事實上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6. 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
7.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8. 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待詩意的感受能力。
9. 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
10. 我一貫力求,思想不受束縛。
11. 在鬥爭中求生存,適者以不惜犧牲他們的競爭對手為代價而贏得勝利,他們在使自身適應其環境中獲得最佳成功。
12.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3.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14. 愛情,到底是由什麼東西進化而來的? 我們不能妄下結論,還是先讓我去考察研究一番再說!
15. 人類雖然擁有高貴的血統……但是仍然擺脫不了自己身體結構裡,不可磨滅的來自低等動物的印記。
16. 文明,即是奴役。
-
薩繆爾•摩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 -1872年),美國發明家,摩斯電碼的創立者。薩繆爾•摩爾斯到耶魯學院修讀宗教哲學、數學及有關馬匹的科學。當時他曾經出席本傑明•西利曼及Jeremiah Day有關電的課堂;他在1810年畢業。經過在歐洲的一段短暫藝術研究之旅後,薩繆爾•摩爾斯在返回時的船上,沉醉於電報機的想法。
五年之後,也就是1837年,他進入了實際驗證階段,用電線將信號傳送了1700英尺遠。到1844年,他成功地用摩爾斯電碼,在華盛頓特區和巴爾的摩之間進行了信號發送。他的發明大大改變人類的通訊速度,對新聞傳播、國防武力等等都造成革命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