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卅三) 叔本華(Schopenhauer) (二之二)

David Wang
Jan 16, 2021

--

叔本華 :

1. 生命是向死亡討來的借貸;而睡眠,不過是繳付利息。

2.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3. 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的愉快情緒,而愉快情緒又取決於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只要我們保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快樂的源泉;但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處,都不再具有意義,甚至精神思想、情緒、氣質方面的優點等,仍會由於疾病的緣故而被大打折扣。

4. 健康的乞丐,比生病的國王更幸福。

5. 音樂,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理解的真正的普遍性語言。

6. 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在是生命確實佔有的唯一形態。

7. 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讓我們迷途知返。

8. 人生是件悲慘的事,我已決定用我的一生去思考它。幸福不過是一場夢,不幸才是真實的。

9. 朋友都說自己是真誠的,其實,敵人才是真誠的;我們應該把敵人的抨擊、指責作為苦口良藥,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10. 人生就是一團慾望,當慾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11. 一個人心靈的寧靜愈是不為恐懼所侵擾,就愈是可能為慾望和期待所騷動。

12. 不受激情感動的日常生活是冗長無味的。一旦有了激情,生活中卻又充滿了苦痛。

13. 我們常常不去想自己擁有的東西,卻對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事物的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覺。

14. 每個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識裡。

15. 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我們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視下恣意歡愉。

16. 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17.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為在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無比的。

18. 惡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滿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虛幻,這樣,痛苦成了人生的積極因素。

19. 許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運,確實就是因為他們臉上常常掛著一副愉快的笑容,這使他們贏得了別人的歡心。但一個人會微笑著,微笑著捅你一刀。

20. 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於他們的慾望,是欲望的工具。

21. 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慾望的囚徒。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

22. 人的慾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因為,人接著就會產生更多的慾望,從而產生出新的痛苦。但是如果沒有了慾望,人又會陷入空虛和無聊之中。

23.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24. 我們不應為某件事情過分高興或者過分悲傷,因為一切事物都在改變;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對於何為有利,何為不利的判斷,是虛幻的。因此,幾乎每個人都曾經一度為某件事情悲傷不已,但最後那卻被證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我們曾經為之興高采烈的事情,卻變成了我們極度痛苦的根源。

25.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勢,全在於我們對對方沒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並讓他們清楚這一點。

26. 我們可以把社會人群比喻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後者在灼傷自己以後,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27. 人們在倒楣的時候,總會清晰地回憶已經逝去快樂時光;但是在得意的時候,對惡運時光只保有一種淡漠而不完全的記憶。

28. 我們生活的關係應該盡可能的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只要這不至於產生無聊,都會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因為這樣,我們就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

29. 在這世界上生存,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和寬恕能力,合乎我們爭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和損失,後者則為我們免除了人事紛爭和爭吵。

30. 不管命運坎坷不平,我們都應該坦然面對,人生不可能永遠幸福,也不可能長久地陷於不幸。

31. 人生過程的景觀一直在變化,向前跨進,就看到與初始不同的景觀,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氣象。

註釋:

1. 叔本華說:「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係,就像假肢、假牙。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於我們。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惟有它們才是我們反覆領悟的東西。」

2.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對於他所讀的知識,如果沒有思考、實踐,找出提出理論的缺點去修正,以及找到自己的缺點去修正,那他就只是讀死書,或背了一堆自己做不到的知識,那不是他自己的知識。

3. 例如,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是政治學者,他讀過民主政治學,但是,他處理百姓抗爭黑箱服貿時,為什麼會違反民主政治的原則,拒絕溝通,派警察毆打抗爭民眾?因為他過去的人生,從來沒有為民主人權抗爭過,他一直都站在獨裁者那一邊,他沒有過民主生活的實際經驗,只有順從蔣經國的經驗,所以,他完全無法理解什麼叫民主政治。

4. 為什麼江宜樺讀過漢娜‧鄂蘭的「平庸的邪惡」,還是處處表現出「平庸的邪惡」?因為他只是讀過那些東西,沒有思考與實踐,他沒有為國際上的人權弱勢者伸張正義,他沒有親自為台灣社會上的弱勢者服務,他沒有為了突破自己的無知多元學習,他無法指出獨裁者蔣經國和他的共犯哪裡是對的、哪裡錯的,也沒有經常檢討自己,所以漢娜‧鄂蘭說的話,對他來說是死的,不是活的。

5. 前總統馬英九學法律,但是他不是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去捍衛弱勢者權益,而是用來幫中國和國民黨權貴階級辯護,他過去的人生一直都是不斷地服事獨裁者、作表面工夫、違反人權宣言協助打壓民主運動,他在當總統任內時,只有阿諛奉承中國的紀錄,而沒有替爭取民主的劉曉波和香港反送中運動發聲的政績。

6. 馬英九、江宜樺的情況,就是叔本華所說的:「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於他們的慾望,是欲望的工具。」

--

--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