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十六) 貝卡里亞 (Beccaria) / 莫札特(Mozart)

David Wang
5 min readSep 20, 2020

--

切薩雷·貝卡里亞 (Cesare Beccaria, 1738~ 1794年)是義大利法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以作品《 論犯罪與刑罰 》(1764年)而聞名,在此書中他深刻批評刑求、酷刑與死刑,成為現代刑法學的奠基之作。

貝卡里亞:

1. 為了不使刑罰成為某人或某些人對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從本質上說,刑罰應該是公開的,及時的,必需的,在既定條件下盡量輕微的,同犯罪相對稱的,並由法律規定的。(罪刑法定主義)

2. 人們可以憑藉怎樣的權利,來殺死自己的同類呢?

3. 君權和法律,它們僅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總和。然而,有誰願意把自己的生死大權奉送給別人操控呢?要是他可以把這種權利交給他人或者交給整個社會,他豈不本來就應該有這種權利嗎?

4. 對法律的畏懼,是健康的;然而人對人的畏懼則是有害的,是滋生犯罪的。

5. 受奴役的人,比自由人更加縱慾、放蕩和殘忍

6. 自由人所考慮的是,科學和國家的利益,他們注視著大目標,並時時求進步。而那些滿足於眼前時光的奴隸,則企圖在放蕩的喧鬧中,忘卻自身所面臨的滅亡。

7. 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

8. 對人類心靈發生較大影響的,不是刑罰的強烈性,而是刑罰的延續性。

9. 只要法律還沒有採取在一個國家現有條件下,盡量完善的措施去防範某一犯罪,那麼,對該犯罪行為的刑罰,就不能說是完全正義的。

10. 處死罪犯的場面儘管可怕,但只是暫時的,如果把罪犯變成勞役犯,讓他用自己的勞苦來補償他所侵犯的社會,那麼,這種喪失自由的鑑戒則是長久的和痛苦的,這乃是製止犯罪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這種行之有效的約束經常提醒我們:如果我犯了這樣的罪惡,也將陷入這漫長的苦惱之中。因而,同人們總感到撲朔迷離的死亡觀念相比,它更具有力量。

11. 只要刑罰的惡果,大於犯罪所帶來的好處,刑罰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這種大於好處的惡果中應該包含的,一是刑罰的堅定性,二是犯罪既得利益的喪失。除此以外一切都是多餘的,因而也就是暴虐的。

12. 人們越是尊重法律以外的事物,他們留給法律本身的尊重就越少。

13. 事先的懲罰,就是懲罰人的意志而不是他的行為,就是在對獨立於人類身上最自由的東西(思想)發號施令。

14. 當某種犯罪在人們看來不可能對自己造成損害時,它的影響就不足以激發起對作案者的公共義憤。

15. 刑罰不但應該從強度上與犯罪相對稱,也應從實施刑罰的方式上與犯罪相對稱。

16. 罪犯所面臨的惡果越大,也就越敢於規避刑罰。為了擺脫對一次罪行的刑罰,人們會犯下更多的罪行。刑罰最殘酷的國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為最血腥、最不人道的國家和年代

17. 歷史上任何最新的酷刑,都從未使決心侵犯社會的人們回心轉意
-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年),出生於薩爾茲堡,逝世於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成員。其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札特也是作曲家。

共濟會(Freemasonry)出現於18世紀,至今已經遍布全球。共濟會是一種類似宗教的兄弟會,基本宗旨為倡導博愛、自由、慈善,追求提升個人精神內在美德,以促進人類社會完善。會員包括眾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而其反對者則認為,共濟會主要是富人和權貴的陰謀組織,其有著不為人知的統治世界的秘密計劃,比如世界新秩序等。

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札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奏鳴曲、交響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的專家,成就至今仍不朽。

此外其作曲風格兼具旋律及藝術性,悅耳而活潑開朗,令其作品地位足與巴赫及貝多芬相提並論,亦讓人感受到音樂由巴洛克時期轉向古典主義時期的不同。

由於受到von Svieten 男爵的影響,莫札特開始認識巴赫和韓德爾的作品。莫札特受到巴赫對位法的強烈吸引,進而直接影響後來《c小調大彌撒》(KV.427)以及數首相關作品。同一年,他開始譜曲一系列的六首弦樂四重奏獻給海頓。

1784年,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他創作許多作品獻給共濟會弟兄,其中有《Maurerische Trauermusik》(共濟會葬禮音樂)。

1786年,莫札特認識了維也納劇場的官方詩人。後者說服了皇帝批准創作一部基於博馬舍的《費加洛婚禮》的歌詞。但後來皇帝認為該劇具顛覆性,禁止其上演。莫札特將《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展開首演,但該劇的成功,並不能阻止其海報被迅速撤下。

然後莫札特便前往了布拉格,在那兒這個「婚禮」又成功博得滿堂采。為了對這個城市致意,他寫了《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 K. 504》、《布拉格交響曲》獻給這溫暖的小城。

海頓對列奧波爾德·莫札特說道:「在上帝面前、身為一個誠實的人,我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很有品味,也有最好的作曲學問。」

莫札特對海頓的描述:「只有他具備了能使我歡笑,並且深入我心靈的秘密。」

莫札特:「音樂能讓野獸文質彬彬。」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