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十五) 克拉西茨基(Krasicki) / 布拉克(Joseph Black) / 吉朋( Edward Gibbon) / 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
伊格內修·克拉西茨基IgnacyKrasicki (1735~1801年) 波蘭 18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作家。曾在華沙天主教神學院進修神學,後被任命為宮廷神父,32歲任主教。
克拉西茨基於1774年發表第一首詩作《熱愛祖國頌》,以後相繼發表了《群鼠》(1775)、《摩納霍瑪其亞,即修士之戰》(1778)等長詩,揭露波蘭統治階級的殘暴凶狠,嘲笑天主教修士的虛偽愚昧。
他還將現代小說引入波蘭,著有《米科拉亞·多希維亞德欽斯基歷險記》描寫了一個虛構的島嶼,島上居民過著一種簡樸的理想生活,宣揚保存私有制度的資產階級「理性的王國」的思想。此外還寫了大量寓言詩、政論文章,他的寓言屬於各篇佳作之列,語言簡潔、明晰,反應作者對人性的懷疑。並編纂了波蘭第一部百科辭書《日用知識大全》。
-
約瑟夫·布拉克(Joseph Black,1728-1799年)是英國籍的醫生和化學家。他發現二氧化碳、比熱及解說潛熱的概念。他也是格拉斯哥大學的醫學教授(同時擔任化學講師)。詹姆斯·瓦特被稱為哲學儀器的製造商,在1775和布拉克在同一所大學,他和布拉克合作了一個實驗,生產氫氧化鈉。
1761年布拉克觀察到水/蒸氣混合物的溫度上升,會使蒸氣量增加,不會使水沸騰。他得出一個結論:熱量藏在冰粒和沸水中,成為潛在的、看不到的熱,催生熱力學,他也因此聲名大噪,他還發表,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比熱。水的潛熱大,所以詹姆斯·瓦特成功改善蒸汽機的效率。
布拉克還探討了在各種反應中產生的氣體的性質。他發現,石灰石(碳酸鈣)可進行加熱或用酸,得到他所謂的「固定空氣的氣體。」他認為,「固定的空氣氣體」在空氣之中並沒有辦法使任何火焰燃燒或讓動物生存。布拉克還發現,石灰(氫氧化鈣)加水攪拌成水溶液,就會產生沉澱碳酸鈣。他利用這一現象說明,動物呼吸和微生物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
布拉克也是一個撲克俱樂部的成員,並與大衛·休謨,亞當·斯密,與蘇格蘭的文人啟蒙運動有相關聯。
-
愛德華·吉朋( Edward Gibbon 1737─1794年), 英國歷史學家,《 羅馬帝國衰亡史 》的作者。吉朋出生於倫敦,父親是國會議員,他是家中獨子,10歲時喪母,由姑母撫養,年少時多病,喜歡讀書。1752年,14歲時被父親送往牛津 ,不到15歲就考取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 。
但他父親後來發現他對天主教感興趣,當時在英國一個天主教徒會受到上流社會的排擠,他父親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 ,交給一位基督教新教導師。 在洛桑期間,他參加過伏爾泰 的聚會,學會了法語 ,開始用法語寫作其第一部作品《論文學研究》。
1758年回國,作了兩年軍官,同時博覽群書,由於受伏爾泰的影響,因而不信仰特定宗教。1763年,他前往歐洲大陸旅遊,在巴黎結識了狄德羅 ,也去了羅馬。1770年吉朋的父親去世,他開始經商,定居倫敦。兩年後,他開始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並出入上流社會的俱樂部。 1774年進入國會。
1776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出版,立即取得成功,但他對早期基督教歷史的如實寫法,受到有些人猛烈的攻擊。吉朋繼續蒐集材料編寫,1781年《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 1782年他定居洛桑,繼續書寫後三卷,1787年寫完最後一章,回到英國,1788年所有手稿全部出版。受到各個方面的讚揚。《羅馬帝國衰亡史》包含許多詳盡的考證,後來許多歷史學家都引用這部書的材料。
他說,每個人都受兩種教育 ,一種來自別人,另一種更重要的是來自自己。
-
湯瑪斯·潘恩( Thomas Paine ,1737-1809年), 英裔美國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 曾繼承父業做過裁縫,後來做過教師、稅務官員,後來投身歐美革命運動。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名稱(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出自潘恩,也被廣泛視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37歲前在英國度過,之後移居英屬北美殖民地,之後參加了美國獨立運動。 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鏗鏘有力並廣為流傳的小冊子《常識》(1776)極大地鼓舞了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並在戰爭期間完成了系列小冊子:美利堅的危機(1776–1783)。1776年底,獨立戰爭陷入低潮時寫下小冊子《危機》,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他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 ,寫過《 在美洲的非洲奴隸 》一文,和班傑明·富蘭克林一起廢除了賓州的奴隸制。後來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潘恩撰寫了《人的權利》,成為啟蒙運動的指導作品之一。1787年他到英國定居,寫了一些關於人權的作品,遭到英國政府通緝。
儘管不會講法語 ,他依然於1792年被選入法國國民公會。 1793年12月,潘恩被逮捕並投入監獄,1794年被釋放。 由於主張自然神論,在1793–1794年間他創作了《理性時代》一文,文中反對基督教條,主張理性和自由思考,但此文一出卻為美國人所不齒,強大的反對之聲使得潘恩變得惡名昭著。
拿破崙上台後,潘恩依然沒有離去,但他卻譴責拿破崙的獨裁,稱其為「前所未有的江湖騙子」。 1802年在傑弗遜總統的邀請下,潘恩返回美國。
潘恩是激進的民主主義和自然神論者,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傳建立「世界共和國」,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資限額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體系中,國王與貴族不存在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湯瑪斯·潘恩:
1. 社會源於我們的慾望,而政府來自我們的邪惡。前者用美好的情感使人們結合起來,積極地增進我們的幸福;後者則通過抑制我們的惡行,來消極地增進我們的幸福。前者鼓勵交流,後者製造差別;前者是庇護人,後者是懲罰者。
2.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做任何壞事的準備。
3. 想要收穫自由之果的人,必須承受維護自由的勞苦。
4. 縱觀歷史,有的書改變了世界,它們扭轉了我們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們引發爭論,產生異見,挑起戰爭,催化革命;它們發人深省,激發憤懣,鼓動情緒,提供慰藉。它們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摧毀了我們的生活。
5. 名氣,是世上所有男人跟女人對我的評價;品格,是上帝跟天使對我們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