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八二) 托爾斯泰(Tolstoy) (二之一)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 1828–1910年)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同時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他還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托爾斯泰家族是非常知名的古老的俄羅斯貴族家庭。托爾斯泰小時候雙親即去世,是由親戚撫養長大的。1844年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與東方語言,但是從未取得學位。1847年他中斷學習回鄉,同時自行安排學業。他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但隨後就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的社交場所中,終於欠下了一大筆賭債。
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一共前往高加索當兵,此時他嘗試寫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這段時間他繼續分析自己的成長歷程,寫成了《少年》和《青年》成為研究他思想成長的重要資料。並將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這一段時間他很矛盾,他重新投入娛樂圈子,酗酒好賭,而同時他自己又清楚的覺得不能再如此,並對別人類似的行為大加撻伐。這種偏激的個性,使得他很快不被文學圈子所容。
屠格涅夫性情溫和,使托爾斯泰對他抱有一種父輩的感情,屠格涅夫非常讚賞托爾斯泰的天賦,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認為如果他不浪費自己的天才的話將比任何人都有成就。但是最終導致兩人1861年的長達17年的決裂。
1873年到1877年,托爾斯泰完成了另一巨著 — — 《安娜•卡列尼娜》。1889年開始撰寫《復活》,十年後完稿,男主角聶赫留道夫知道瑪斯洛娃是當年他誘姦的對象時,靈魂被深深震動了,他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來贖罪。
1910年11月10日,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從自己的莊園秘密離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醫生和小女兒亞歷山德拉。托爾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後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車站的站長室裡。
托爾斯泰:
1. 人生並非遊戲,因此我們沒有權利隨意放棄它。
2.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3. 情況越嚴重,越困難,就越需要堅定,積極,果敢,而消極無為就越有害。
4.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5. 要盡可能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6. 哪裡沒有樸素、善良和真理,哪裡也就談不上有偉大。
7. 只有肚子餓的時候,吃東西才有益無害,同樣,只有當你有愛心的時候,去同人打交道才會有益無害。
8. 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
9.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10.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11. 鬥爭,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12. 財產,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財產的分配與保衛,佔據了整個世界。
13.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4. 聰明人的特點有三:一是勸別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決不去做違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圍人們的弱點。
15. 不要把學問看作是用來裝飾的王冠,也不要把學問看作是用來擠奶的奶牛。
16. 不知道並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裝知道。
17. 身邊永遠要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18.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19. 不應是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應是為了真理而活著。
20. 快樂是在尋找真理,而不在發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