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二十) 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約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年)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1788年,在歌德的舉薦下任耶拿大學歷史教授。從1787年到1796年,席勒幾乎沒有進行文學創作,而是專事歷史和美學的研究,並沉醉於康德哲學之中。法國大革命時期,席勒發表美學論著《論人類的審美教育書簡》(1795年),曲折的表達了席勒對暴風驟雨般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情緒。
他主張只有培養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夠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席勒始終沒有放棄尋求德國統一和德國人民解放的道路。他的美學研究和社會變革等問題結合得非常密切。
席勒於1796年重新恢復文學創作,這一時期著名劇作包括《華倫斯坦三部曲》(1799年)、《瑪麗亞•斯圖亞特》(1801年)、《奧爾良的姑娘》(1802年)、《墨西拿的新娘》(1803年)、《威廉•泰爾》(1803)等等。這一時期席勒創作的特點是以歷史題材為主,善於營造悲壯、雄渾的風格,主題也貼近宏大的社會變革題材。
《威廉•泰爾》取材於14世紀瑞士英雄獵人威廉•泰爾的傳說,以瑞士獨立鬥爭為背景,在歌頌民族英雄的同時,也歌頌努力爭取民族解放的壯舉,在歐洲範圍內引起極大反響。瑞士人為了感激席勒,把威廉•泰爾發生地四州湖沿岸的一塊極為壯觀的巨岩石命名為「席勒石」。
除戲劇創作外,席勒還和歌德合作創作了很多詩歌,並創辦文學雜誌和魏瑪歌劇院。歌德的創作風格對席勒產生了很大影響。1796年,兩人共寫了上千首詩歌,而歌德的名作《威廉•邁斯特》和《浮士德》第一部也是在這一時期成形的。
席勒和歌德合作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德國文學史上的「古典主義」時代。貝多芬偉大的交響曲《合唱》,最後一個樂章的歡樂頌,即是席勒的詩,闡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哲理。
席勒:
1. 真正的友誼,是誠摯的和大膽的。
2. 朋友是寶貴的,但敵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會告訴我,我可以做什麼,敵人將教育我,我應當怎樣做。
3. 心靈開朗的人,面孔也是開朗的。
4. 過分謹慎,使人未老先衰。
5. 有願望,才會幸福。
6. 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7. 你在跳一個深坑之前,要知道它有多深才行。當你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快樂可尋的時候,千萬不可走絕路,否則不久你也許會覺醒,那時後悔就太遲了。
8. 人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死,也是一剎那的事。
9. 怠惰,是貧窮的製造廠;人不能奢望同時是偉大的而又是舒適的。
10. 只有勤勉,才不僅會給人提供生活的手段,而且能給人提供生活上的惟一的價值。
11. 話可以收回,但人生不可能這樣。
12. 如果真理得到信任是這麼難,那謊話就一定是這裡的通行證了。
13. 真理,不會由於有人不承認它而蒙受絲毫的損害。
14. 真理,絕不因為有人不承認它而感到苦惱。
15. 謬誤越大,真理取得的勝利就越大。
16. 只有恆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只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17. 即使品德穿著襤褸的衣裳,也應該受到尊敬。
18. 自然,將我們置於自由不拘的世界裡。
19. 真正美麗的東西,必須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20. 天才之生命的火花,比平凡的人之生命的火花,燃燒得迅速。
21. 產生天才的土壤,比天才還要難找。任何天才,不能在孤獨的狀態中發展。
22. 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
23. 兒童遊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24. 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25.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一切地去維護人的尊嚴,那麼,這個國家就一錢不值。
26. 法律永遠不會產生偉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大的人和英雄。
27. 在所有古老的習慣裡,都有一種深刻的含義。
28.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