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九八) 尼采(Nietzsche) (二之一)

David Wang
Apr 17, 2022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年),著名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尼采的父親卡爾•路德維希(1813–1849)是路德教派的牧師。尼采的父親因腦軟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兩年後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與尼采的祖母和父親的兩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於他的母親終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幾乎在一個充滿女性的環境中成長。在祖母於1856年去世,尼采全家搬了出來。

尼采就讀了一間私立的男子學校,這時的尼采希望以父親為榜樣也成為一名牧師,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謂。他也認識一些當地的音樂家,這段時間也專注於撰寫詩賦和音樂。在普夫達中學裡尼采接受了希臘和羅馬古文學的訓練,這也是他首次接觸到與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環境。

於1864年畢業後,尼采進入了波恩大學,開始對神學和古典語文學進行研究,並在此期間做了大量有關於荷馬與古典語文的演講。在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後尼采失去了對基督教的信念,停止了對宗教的研究。尼采接著將心力放在研究哲學上,前往萊比錫大學就讀。

在1865年尼采研讀了許多叔本華的著作,並在1866年研究《唯物主義之歷史》一書。他很快便迷上兩本書裡的哲學觀,這促使他將他的研究領域擴展至文字學以外,並且決定繼續深入學習。1867年尼采自願加入普魯士軍隊於瑙姆堡的砲兵部隊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發生的一場車禍卻使他無法繼續服役。尼采於是繼續他的研究,在他研究告一段落的那一年他也認識了華格納。

在1870年回到巴塞爾後,尼采以一個旁觀者的身分見證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以及接下來俾斯麥執政的年代。尼采相當欣賞華格納夫妻,經常前往華格納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訪。華格納夫妻將尼采引入他們的社交圈子,還邀請他一同出席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開幕演奏。

尼采在1870年他發表《悲劇的誕生》,招來許多嚴厲的批判文章。在1873年至1876年之間,尼采陸續發表了四篇長篇論文:《大衛•史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家》、《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家叔本華》、和《理察•華格納在拜魯特》都帶有文化批判的色彩,吸納了叔本華和華格納的思想,挑戰當時正快速發展中的德國文化。

1876年的拜魯特音樂會卻使尼采大為失望,他被演奏的平庸和大眾的粗俗反應所震怒,從此開始與華格納保持距離。尼采接著在1878年出版了《人性,太人性的》一書,以格言方式討論從形上學到宗教乃至於性別等各種議題,也是在這本書裡尼采明確的拋棄了華格納和叔本華的哲學。

自從幼年時期開始便一直為許多慢性疾病所苦的尼采,健康狀況亦越來越差。嚴重的近視使他近乎喪失視力、偏頭痛的疾病、以及劇烈的胃部疾病。1868年的車禍加上1870年的一場大病也進一步惡化了他的健康狀況,迫使他在巴塞爾任教期間必須申請越來越長的病假。終於在1879年,尼采不得不辭去他在巴塞爾的教授職位,正常教學活動完全中止。

由於飽受疾病煎熬,尼采開始四處旅遊以尋找氣候較為理想的地區定居,從此一直到1889年為止以私人身分遊遍了許多城市。在1882年尼采出版了《快樂的科學》的第一部分,他在那年也透過瑪畢達•莫森布和保羅•瑞認識了女作家露•莎樂美,莎樂美拒絕了他。在失戀的痛苦下尼采的病情再度復發,他與母親與妹妹的關係也由於莎樂美而幾近破裂,更數度萌起自殺的念頭。

尼采接著躲至了義大利的利古里亞,在那裡他僅花了十天的時間,寫下了第一部分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著作的賣出量也少得可憐。尼采繼續保持他孤獨的生活。

1886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與一名反猶太主義者結婚,並前往巴拉圭企圖創建一個純種的「德意志人」殖民地,她們的計畫則被尼采大肆嘲笑。長年下來尼采與伊莉莎白兄妹兩人一直衝突不斷,最後大多是以和解告終,但這次的分裂則要到尼采發瘋後兩人才得以再次團聚了。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使得他根本無法進行一些較長期的寫作計畫。

在1887年尼采發表了《道德譜系學》一書,引發了相當的爭議。在這幾年裡尼采持續接觸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他很快便受之影響。《偶像的黃昏》與《反基督》兩本書都在1888年完成。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稍有改善,1888年的夏季裡他都保持旺盛的寫作精力。尼采在他44歲生日時決定替自己寫下一本自傳《瞧!這個人》,尼采在這本自傳中希望讀者認識到自己獨特的一面。

在1889年1月3日,尼采開始顯露出一些精神狀況不穩的徵兆。在給布克哈特的信中尼采寫道:「我已經被該亞法(新約聖經中陷害耶穌基督的祭司)套上腳鐐了。去年我還被那些德國醫師長期折磨。威廉皇帝、俾斯麥、還有那些反猶太主義者都被廢止吧!」在1889年,尼采顯然已經完全發瘋了。在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於肺炎。

尼采的哲學思想都帶有批判性的風格,尼采最常受到的批評之一便是他「缺乏一套建設性的體系」。然而,尼采自己曾表示,他不認為哲學本身可以建構一套思想體系,他指出,許多以教條原則建構哲學體系的思想家,帶有的往往只是普遍的偏見罷了。不過尼采也有一些帶有建設性色彩的概念例如超人說以及永恆輪迴,尼采認為超人是人類以及個人可以靠著自己力量達成的一個目標。

《快樂的科學》(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1882年)是尼采中期作品裡最龐大而又最完整的一本書,尼采繼續使用格言的風格寫作,這本書也包含了大量的詩句,多過其他所有的作品。這本書的主題是頌揚生命的快樂,並且將美學的樂趣以一種輕鬆的哲學風格帶入生命中。尼采提出了永恆輪迴的理論作為例子,純粹以一個人的生命來考量一個人應該要採取怎樣的行動。這與基督教傳統主張的死後生命 — — 亦即人可以犧牲當前肉體慾望以換取長久心靈平安喜樂 — — 不同。

不過,《快樂的科學》最為人所知的是尼采提出了「上帝已死」這個說法,這代表了尼采試圖以自然主義與美學取代宗教傳統的概念之一。

在1883–1885年間完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作格式相當獨特,尼采使用了一種哲學小說風格的寫作方式,類似於新約聖經以及柏拉圖對話錄的風格,同時也相當類似於前蘇格拉底哲學作品裡的語調,經常以自然現象作為修辭和講述故事的手段。尼采在這本書中正式提出了永恆輪迴的理論,並且第一次使用了「超人」這個詞,尼采在之後所有的作品裡都使用了超人這個理論。

1886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未來哲學的序曲》批判許多哲學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識」、「知識」、「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尼采批評這些傳統概念是沒有足夠證據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來解釋人類的行為,認為那是「超越善與惡的」,否定了人類世上存在著一套普世的道德,貫徹了道德相對主義的論點。

1887年出版的《道德譜系學》證明當代道德觀的最初起源根本沒有半點道德根據,殘酷的權力鬥爭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他描述了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佔的優勢證明了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

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面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了一套「想像的復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了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

《反基督:對基督教的詛咒》是尼采最知名而又最具爭議的著作之一,尼采舉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 — 例如福音書、保羅、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軍,認為那些都屬於奴隸道德中的怨恨,認為基督教企圖鼓吹軟弱和不健康以犧牲掉那些更強壯的道德。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這個人》凸顯了尼采在研究各種哲學傳統上的計畫,試著將許多他的哲學思想與他的身體外貌相連結,最後一個章節則名為「為什麼我是一個宿命」,尼采在書的結尾告訴讀者,「永恆輪迴」以及「對所有價值觀的重新評價」是他哲學研究的中心。
-

尼采:

1. 生命,是獲取知識的工具。 只要秉持這個原則,我們不僅會勇氣百倍,同時還能盡情生活和開懷大笑!

2. 智慧願我們 — — 勇敢、無憂、矜高、剛強;智慧,她是一個女人,永遠只愛著戰士。

3. 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4. 盲目地一味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器官也同時被財富和榮耀給剝奪了。

5. 真正的男子渴求著不同的兩件事:危險和遊戲。

6. 當我們疲倦時,我們就會受到早已征服的想法的襲擊。

7. 沒有哪個勝利者信仰機遇。

8. 強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種已實現的快樂,對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奮作用。

9. 人因夢想而偉大。

10.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11. 許多人浪費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們心願的機會。

12. 誠實是一座階梯,也是達到認識之前的手段之一。

13. 人才出於貧寒家庭,蓮花開在死水。

14. 害蟲叮人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因為它們要維持生命。批評家也一樣,他們需要我們的血,而不是痛苦。

15. 謙遜基於力量,高傲基於無能。

16. 在所有的禁慾道德裡,人把自己的一部分視為神,加以崇拜,因此被迫把其他部分加以惡魔化。

17. 凡具有生命者,都在不斷地超越自己。 而人類,你們又做了什麼?

18. 人是條污穢的川流。要容納一條污穢的川流而不被污染,除非你是大海。

19. 聰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麽也不會失去。

20.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21. 那不能殺死我的,使我更堅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