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九三) 莫內(Claude Monet)

David Wang
Mar 12, 2022

--

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年),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實際上印象派的「印象」一詞就是來自他的名作《 印象·日出 》。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內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內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莫內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像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莫內184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在全家搬到了諾曼第之後,莫內於1856年前後結識藝術家歐仁·布丹,他後來成了莫內的良師益友並教授他學會畫油畫。布丹教了莫內繪畫上的室外寫生的技法。

當莫內來到巴黎羅浮宮,他親眼看到許多畫家在模仿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於是,隨身攜帶顏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戶旁開始畫他所看到的東西。莫內在法國居住了數年,並與其他年輕畫家會面。 其中馬奈成了他的好朋友,並且也是印象派畫家。

莫內在阿爾及利亞當了兩年兵(1860年 — 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為傷寒,莫內的姑媽Lecadre夫人將他從部隊解脫出來,讓他去完成大學的藝術課程。因為大學的傳統藝術教育讓他覺醒,1862年莫內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畫室。 在那裡他結認了雷諾瓦等,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即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後來被稱為印象派 。

普法戰爭期間,莫內於1870年9月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裡他學習約翰·康斯太布爾和J·M·W·透納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激發了莫內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1871年春天,皇家藝術學院拒絕將莫內的作品列入展覽。

莫內喜歡繪製受控狀態下的自然:他在吉維尼的院子和裡面的睡蓮,還有橋。他還畫了塞納河的上上下下,產生瞭如塞納河上的冰破裂了的畫作。他每天給他的園丁寫的指示中包含了精確的設計和種植佈局,以及購買花卉和植物學書籍。與莫內的財富增長伴隨著的是他的花園的進化。甚至在他僱傭了7名園丁的時候,他依然保留了花園的建築師。

1883年至1908年間,莫內在地中海畫了許多風景畫和海景畫。在義大利威尼斯,他創作了一系列重要的畫作,在倫敦他繪製了兩個重要的系列 — — 議會系列和查林十字街大橋系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年輕的兒子米歇爾參軍,莫內繪製了一系列垂柳樹以表達對法國陣亡將士的敬意。1923年,莫內接受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以減小他的畫作受到白內障症狀的影響:因為白內障影響了他的視力,畫作整體偏紅。也可能是這樣:他在手術後可以看到某些正常人看不見的紫外線,這會影響到他觀察到的顏色。在手術後,他甚至重新繪製了他的作品,其中的睡蓮更藍了。

他於1926年12月5日死於肺癌,享年86歲,下葬於吉維尼教堂的墓地。 莫內堅持葬禮的儀式要簡單,因此大約只有50人出席了他的葬禮。

-

編注:

1. 絕多數的人類都活在慾望之中,或自己的無知與想像之中,無法冷靜地觀察環境,並依據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畫家的工作就是幫助人類觀察現實的人事物。

2. 印象派畫家是追求客觀真實的藝術家,往往藝術家所看到的真實比一般人看到的世界,更為真實,因為藝術家能夠以更多角度的,更全面地觀察世界。

3. 莫內,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像作多幅的描繪,他要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抓住瞬間的感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生命。莫內的做法跟愛因斯坦一樣,他們都注意到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同一個空間,在不同時間和光線下,樣貌與真實是不一樣的。

4. 莫內在許多方面跟物理學家一樣,他發現同樣的地點,同樣的陽光普照,空間中有水蒸氣、煙霧迷漫,與空氣乾燥,光影的感覺會不同;莫內注意到立體空間裡的「空氣」,它的水蒸氣濃度、風的吹拂等因素會讓光產生不同的折射、散射、繞射,這是科學世界的想法。

5. 雖然物理學家已經透過實驗發現光的折射、散射、繞射等現象,但是多數無知的社會大眾沒有機會接觸物理學,沒有聽說過折射現象,他們透過莫內的繪畫,才看到光穿透不同濃度的水蒸氣,會產生不同的折射變化。

6. 莫內一直在畫蓮花池的景色,因為他發現,蓮花反射的光,會因為水蒸氣和吹拂的風而產生變化,蓮花在水面的倒影,也會因為水波的皺摺而產生不同的色彩。

7. 人類看到的世界與昆蟲看到的世界不同,如果人能夠從自己原本的眼光,轉換成昆蟲的眼光,那是一種極大的觀念突破。莫內罹患白內障之後,眼睛失去調整色差的能力,他看到一個新的世界,他看到清晨或陰天時,空間中的藍光比較多,黃昏時空間中的紅光比較多。

8. 正常人的眼睛因為會自動調整色彩,看不到這種光,但是白內障患者會看到這種偏光,此外傳統的攝影機也可以看到。莫內因此產生新的創作靈感,他畫很多偏藍色或偏紅色的蓮花池,那是他的眼睛觀察到的光影。

9. 彩色相機誕生後,攝影家與光學家同樣發現「清晨或陰天時,空間中的藍光比較多,黃昏時,空間中的紅光比較多」的現象,也印證莫內當初觀察到的現象很有價值。

10. 印象派畫家的光影理論,後來應用在許多商品上,例如汽車工業。有些名車車體的顏色非常特殊,因為那不是單一純色,而是用幾種顏色噴上去,用不同的色點混合出想要的顏色,這樣製造出來的色彩比較立體,會因為角度不同,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

11. 有些經過精心設計的服裝或運動鞋,內層布料和外面的半透明紗布/織布,顏色不同,交疊出變化多端的色彩,製造出特別的層次感與流動感,那也是一種印象派理論的應用。

【圖片來源:www.wikiart.org名畫檔案allart.bizcommons.wikimediapoulwebb.blogspotarthistoryarchive.comclaudemonetgallery.orgvangoghpaintings.combertc.com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