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七六) 杜斯妥也夫斯基 (Dostoyevsky) (二之一)

David Wang
Nov 14, 2021

--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杜斯妥也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1821-1881年), 俄國作家,20歲左右開始寫作,重要作品有《罪與罰》(1866年)、《白痴》(1869年)以及《卡拉馬助夫兄弟》(1880年)。 杜斯妥也夫斯基共寫了11本長篇小說、3篇中篇小說及17篇短篇小說,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他是存在主義的奠基人。

杜斯妥也夫斯基出生於莫斯科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退休軍醫和徹徹底底的酒鬼,工作於莫斯科的Mariinsky窮人醫院。他的父母的家系是源自立陶宛裔貴族。 父親工作的醫院地處莫斯科的荒郊野嶺,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兒院便是僅有地標式建築。這些景象給年紀尚小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窮困者的憐憫深深刺痛著他的心靈。

杜斯妥也夫斯基患有癲癇,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中的斯麥爾佳科夫也是時常發作癲癇。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他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宗教、哲學及心理學的想法。他的作品探索自殺、貧窮及道德等主題。

杜斯妥也夫斯基早期的作品是以文學寫實主義及自然主義文學的角度來看社會(例如貧富的差異),早期的作品中也受到很多其他作家的影響。

杜斯妥也夫斯基 :

1. 金錢之所以比什麼都卑鄙、厭煩,乃在它能給人才華的緣故。

2.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錢;光有金錢,而沒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會,是會崩潰的。

3. 人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4. 唉!祇有一個人明白真理,這個人該有多麼難受啊!

5. 我有一個計畫,就是做一個瘋子,讓人們去狂怒,讓他們來醫治。

6. 一個人要是拒絕了上帝,就得去崇拜其他的偶像,可能是由木頭、黃金或理念塑造成的偶像。所以,那些自以為不需要上帝的人,其實只是偶像崇拜者,我們應該這麼叫他才對。

7. 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對得起我所經歷過的那些苦難。苦難是什麼,苦難應該是土壤,只要你願意把你內心所有的感受、隱忍在這個土壤裡面,很有可能會開出你想像不到、燦爛的花朵。

8. 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的心靈的人來說,痛苦與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

9. 人這種卑鄙的東西,什麼都會習慣的。

10. 卑鄙的靈魂擺脫壓迫後,便要壓迫別人。

11. 最要緊的是,我們首先應該善良,其次要誠實,再次是以後永遠不要相互遺忘。

12. 人窮,您還能保持與生俱來的高尚的情操,可是窮到一無所有,那就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辦不到了。

13. 上帝與魔鬼在那裡搏鬥,戰場便在人們的心中。

14. 是不是在我們這個還如此年輕卻未老先衰的社會裡,智慧和想像力過早的枯竭了? 是不是我們的道德準則已在根本上發生了動搖?

15. 金錢是被鑄造出來的自由。

16. 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為新人。誰能戰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為上帝。

17. 在現實主義者身上,並不是奇蹟產生信仰,而是信仰產生奇蹟。

18. 有時,一個人遇上強盜,整整半小時感到死亡的恐懼,最後,刀架到脖子上,反倒什麼都不怕了。

19. 讓以前的事都過去吧,和以前的世界一刀兩斷,再不想聽到它的任何情況,任何消息,到一個新的世界,新的地方去,從此不再回頭!

20. 要正直地生活,別想入非非!要誠實地工作,才能前程遠大。

21. 對自己說謊和聽謊言的人,會落到這樣的地步:無論在自己身上還是周圍,即使有真理,他也無法辨別,結果將是既不自重,也不尊重別人。

22.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甚至惡人,要比我們想像中的他們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

23. 當您能跟一個您所愛的人說話,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24.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比比皆是,連最不可救藥的人也會認為它們是美的。

25. 金錢當然是一種專橫跋扈的權力,同時也是最高的平等,它的全部主要力量就在這一點上。金錢會把一切不平等削平。

26. 監獄和強制性勞動制度是感化不了犯人的,這一切只能懲罰他,只能保障社會的安寧,使社會不再遭受這些兇犯的進一步破壞。

27. 監獄和最繁重的苦役,只能在犯人心中助長仇恨,增加他們對被禁止的安逸享樂的渴求,和令人可怕的輕率。我深信,這種受到過分讚揚的單獨囚禁制度,只能達到虛偽的,騙人的和表面的目的;它吮吸著人的生命之液,摧殘、驚嚇著人的心靈,使人的心靈衰弱枯竭,然後把這個精神上已枯萎成木乃伊的半瘋的人,捧出來當作感化和懺悔的典範。

28. 反抗社會的罪犯,是仇視社會的,他們幾乎總是認為自己無罪,而有罪的是社會。

29. 世界宣稱已經自由,可是我們從他們的自由中看到的是什麼呢?只有奴役和自戕! 因為世俗社會說:「你有慾望,那就滿足你的慾望,因為你和大富大貴的人擁有同樣的權利。不要怕滿足慾望,甚至還應有更多的慾望,」 — 今日的世界便是這樣教導的。 世俗社會認為這便是自由。這種擴大的權利會導致什麼後果? 對富人來說是,自閉和精神自戕,對窮人來說則是眼紅和謀殺,因為權利是給了,而滿足慾望的辦法尚未指明。

30. 事情是很簡單的,全部秘訣只有兩句話:不屈不撓,堅持到底。

31. 一切都會過去的,惟有真理長存。

32. 犯罪,是對社會組織的不正常現象的抗議。

33. 在這個地球上,我們確實只能帶著痛苦的心情去愛,只能在苦難中去愛! 我們不能用別的方式去愛,為了愛,我甘願忍受苦難。 我希望,我渴望流著眼淚只親吻我離開的那個地球,我不願,也不肯在另一個地球上死而復生!

34. 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他是誰,都喜歡做他願意做的事,而根本不喜歡像理性與利益命令他做的那樣去做事;他願意做的事,也可能違背他的個人利益,而有時候還肯定違背。

35. 一個人需要的僅僅是他獨立的願望,不管達到這獨立需要花費多大代價,也不管這獨立會把他帶向何方。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