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七一) 巴比松畫派(École de Barbizon) / 米勒(Millet) / 泰奧多.盧梭(Théodore Rousseau)

David Wang
Oct 10, 2021
巴比松畫派

巴比松畫派(École de Barbizon )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故1840年後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松畫派」。

巴比松畫派的主要畫家,是強調科學風景畫法的泰奧多爾•盧梭、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讓-弗朗索瓦•米勒和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 :其中盧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終老。

巴比松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思慕隱居生活,所以巴比松派成功地為風景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印象派自1860年起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巴比松七星是與巴比松派最常聯繫在一起的名詞,意指(不僅七位)重要的畫家:米勒、柯洛、盧梭、雅克、迪亞、特魯瓦永、迪普雷、多比尼。
-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他以寫實徹底描繪農村生活而聞名,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

羅曼•羅蘭在所著的《米勒傳》指出:「米勒,這位將全部精神灌注於永恆的意義勝過剎那的古典大師,從來就沒有一位畫家像他這般,將萬物所歸的大地給予如此雄壯又偉大的感覺與表現」。

1814年10月4日-出生於法國諾曼第半島格魯什村(Gruchy),耕農家庭之子;童年時曾幫助父親在田間勞動,因父母忙於田裏工作,祖母是他從小最親近的人。

1831年-17歲,創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顯示出極高的繪畫天賦。

1832年-18歲起,到瑟堡市(Cherbourg)向兩位當地畫家學習繪畫。

1837年-23歲,獲得瑟堡市議會的獎學金,到巴黎美術學院向浪漫主義派畫家德拉羅什學習。米勒也常常去羅浮宮,從米開朗基羅、林布蘭特的畫中臨摹學習到不少表現技巧。

1840年-米勒「肖像畫」入選沙龍,正式躋身巴黎畫壇。

1847年-米勒開始將他的興趣專注在鄉村題材的作品。

1848年-在巴黎的「自由沙龍」展出古典主義風格的《巴比倫被俘的猶太人》和鄉村風俗畫《篩穀的人》。

1849年-《拾枯草的人》獲得1000法郎的獎金,夏天時,由於巴黎動亂,米勒偕同妻兒搬到巴黎近郊,鄰近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與西奧多‧盧梭(Théodore Rousseau)結為好友。這是他最貧苦潦倒的時期,一邊在畫室創作,一邊又必須為了生計在田裡耕作。

1850年-米勒畫出了《播種者》。此畫後來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獲得許多重要人物的讚賞與肯定。

《播種者》

1857年-《拾穗》,可說是米勒最著名的畫作。此畫描繪三名農婦在一片金黃色的麥田中撿拾收割過後的麥穗。在畫面中充滿的感傷與人性尊嚴的寧靜,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

《拾穗》

1858年-《晚禱》(米勒死後,法國富商索夏爾以80多萬法郎購回此畫並於1909年捐贈給羅浮宮)。

《晚禱》

1862年-48歲,畫《持鍬的男人》。

1867年-在巴黎萬國博覽會與柯洛一起展出田園自然風格的畫作,拾穗等八幅作品獲得首獎,人們逐漸認可米勒的繪畫。

1868年-54歲獲頒榮譽勳章。

1875年-61歲時咯血病(肺結核)逝於巴比松。
-

泰奧多•盧梭 ( 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 ,1812-1867年)法國巴比松派的風景畫家。盧梭的風景畫以強烈的色彩、大膽的筆觸、和獨特的主題聞名,是提高法國風景畫家地位的重要人物。

《蘭德斯農場(守衛的房子)》

在19世紀初,他的作品被拒於主流畫派長達10年的時間,最後終於在1848年獲得大眾的認可,正式有公開展出,並被授與榮譽的十字勛章。 並成為將巴比松派接續到印象派的重要畫家。

《黃昏景色》

【圖片來源:名畫檔案、ibiblio.org、維基百科、authenticite.fr、allartnews.com、oceansbridge.com、wikiart.org、allartnews.com、zafarimam.wordpress.com、imagerydimensio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