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一○四) 柏拉圖(Pareto) / 羅逖(Loti) / 康拉德(Conrad)

David Wang
May 28, 2022

--

維弗雷多•柏拉圖 ( 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 ,1848-1923年), 義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經濟學,社會學和倫理學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個人選擇的分析中。曾任職於洛桑大學 。

1867年大學畢業,主修數學,用無異曲線來幫助發展了個體經濟學領域。他的理論影響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發展。柏拉圖因對義大利 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著名,後來被約瑟夫•朱蘭和其他人概括為柏拉圖法則,後來進一步概括為柏拉圖分佈的概念。柏拉圖指數是指對收入分佈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參見吉尼係數 。

人類應該追求人人平等,還是經濟效率?在資本主義之後的福利經濟學觀點裡,個人或企業追求最大報酬的經濟效率,雖然是社會發展最極致的表現,但是合理分配以提高弱勢族群的利益,才是社會福利的基本精神;實施國民收入均等化的政策,例如徵收累進所得稅和遺產稅,擴大失業救濟和社會救濟等措施,以提升整體人民的生活水準,以降低不平等的狀況。

然而,上述的政策過度,卻極可能傷害經濟效率的發展,例如在金融市場上,專業的投資,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稅收與經濟繁榮,因此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僅將錢直接分給窮人所創造出來的效益更大。這就是柏拉圖的觀點。

柏拉圖最適境界:在資源分配上,在不使任何人處境變壞的情況,也無法再使某些人的情況會變得更好的一種平衡狀態。這是一種使福利總合達到最大化的理想狀態,但是必須在市場完全競爭的情況才會出現。

柏拉圖改善:在資源分配上,可以不使任何人處境變壞的情況,使得某些人的情況先變得更好的一種變化。

由「柏拉圖改善」的情況,邁向「柏拉圖最適境界」,最終就會使整體社會的生活變得更好。
-

皮耶•羅逖(Pierre Loti,1850-1923年),法國小說家和海軍軍官,著有《冰島漁夫》、《拉曼邱的戀愛》、《菊夫人》等書。他的作品極富異國情調,在當代非常受到歡迎。於海軍服役時,曾到過近東和遠東,這些經驗,為他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1885年和1900~1901年曾二度訪問日本,1885年訪日時曾參加鹿鳴館的派對,以當時的見聞寫下「江戶的舞會」(收錄在短編集『秋天的日本』),給芥川龍之介的短編小說『舞會』帶來靈感。1900年八國聯軍進佔北京時,作爲海軍上尉的他亦來到北京,曾記述來京見聞,成《在北京最後的日子》(Les derniersjours de Pékin)。
-

約瑟夫•康拉德 ( Joseph Conrad ,1857─1924年),生於波蘭的英國小說家,是少數以非母語寫作而成名的作家之一,被譽為現代主義的先驅。 年輕時當海員,中年才改行寫作。 一生共寫作13部長篇小說和28部短篇小說,主要作品包括《 黑暗之心 》(1899年)、《 吉姆爺 》(1900年)等。

康拉德,生於帝俄統治下的波蘭,雙親皆死於政治迫害。他於1874年赴法國當上水手,1878年加入英國商船服務,並於1886年歸化英國籍。康拉德乃英國文學界裡耐人尋味的異客。他週遊世界近20年,37歲(1894年)才改行成為作家;在寫第一本小說前他僅自學了10多年的英文。

康拉德的作品深刻反映新舊世紀交替對人性的衝擊。面對文化與人性的衝突,他並沒有提供答案,而是如同哲學家提供思索答案的過程。

康拉德:

1. 大膽產生勇氣,多疑卻產生恐懼。

2. 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化活動中,人總是靠狂熱的偏見和狹隘的觀念去贏得朋友。

3. 一個人最公開行動,也有其秘密的一面。

4. 沒有必要將邪惡歸結於超自然因素,人類自身就足以犯下每一種惡行。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