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一一○) 佛洛伊德 (Sigismund Freud) (三之二) 夢與潛意識
佛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他更大膽地認為,這些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多半是和「性」有關的。夢,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壓抑人的本我願望,被壓抑的願望在潛意識的活動中並不會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通過扭曲變作為象徵的形式出現,故夢都是象徵的。
佛洛伊德認為夢是由「顯夢」(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隱夢」(latent dream-thought)所組成的。前者乃夢的表面形式,像經過扭曲與偽裝的「密碼」,以表現隱夢。佛洛伊德認為夢可以使睡者的內心渴望滿足;另一個是睡者的求生機制,藉著在夢中重新經歷生命的創痛來保護自己。
佛洛伊德同時發展了人類心理構成和內部運作的原理,以及心理的組織狀況是如何決定了人的行為。這使得他贊成嘗試用一些臨床技術來幫助治癒精神疾病。他在理論上闡述了人格的發展是基於個人的童年經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他主張一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佛洛伊德一個較少為人所知的興趣是神經學。他是大腦性麻痹論題的早期研究者。
在其晚年作品中,佛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為三部分:本我、自我與超我(id, ego, and superego)。潛意識的本我,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 — 我們最為原始,屬滿足需求的思緒。
同屬潛意識的超我,代表社會引發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倫理思想反制本我。
大部分屬於意識層次的自我,則存於原始需求與道德/倫理信念之間,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適應現實的能力,以涵納本我與超我的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
佛洛伊德極為關注心智這三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特別是三者間產生衝突的方式。這三個系統錯綜複雜,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各種行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其慾望,超我則要求自我將慾望壓抑下去,自我則調和兩方面,依照現實環境,採取適當措施。
自我,為解決超我與本我之間產生的衝突,會使用心理防衛機制。使用這個機制需要愛。若適當使用,防禦機制可減緩超我與本我間之衝突,但過度或過當使用,而不正視面對衝突,則會造成焦慮或產生罪疚(guilt),最終將導致如抑鬱沮喪的精神失衡。
佛洛伊德之女安娜•佛洛伊德,在防禦機制領域的研究相當傑出,防禦機制有以下數種:否認(denial),反應結構(reaction formation),轉移(displacement),壓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projec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補償(compensation),昇華(sublimation),及退化情感(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否認」為避免去意識到對自我產生威脅的不快事實或現實。例如學生接到表現不佳的成績單,而對自己說成績並不重要。
「反應結構」為意識性的採取某種與潛意識的慾望完全相反的進向。例如某人強烈仇視某一種族,宣稱其理由為該種族低下卑微,但潛意識而言,是其人感覺自身低下卑微才有此說。
「轉移」為情緒從危險物轉向安全物。例如擊打枕頭,以避免攻擊某人。
「壓抑」為下意識的將極度痛苦的經驗(如戰爭創傷),強制驅離意識層次;「抑制」則為有意識的進行同樣工作。
「投射」是將基本上本屬自身一部份某種不快的思緒、動機、慾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一個吝嗇的人,會說別人愛斤斤計較,而一個不願承認自己滿腦子想著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對別人成天想著性的樣子感到憤怒。
「合理化」為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合理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實,而經由合理化解釋來進行自我脫離。
「理智化」為透過建構邏輯的正當性來作出某個決定,而此決定最初的形成原因,來自完全不同於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狀態。例如甲為了聽心靈成長課程而購買隨身聽,但卻怕真正的理由無法被人苟同,而告訴友人是為了聽搖滾樂才購買隨身聽。
「補償」乃因無法達成某種行為,而代之以另一種行為。例如長子很會讀書,次子可能常逗父母開心來取得注意。
「昇華」是將衝動導引至社會認同的行為上。
「退化情感」指行為回溯到較幼年期(較早發展階段)中的愉悅及滿足的行為,藉此平衡心理衝突。其常見的例子包括咬指甲、吸姆指、過度進食、易怒與小孩腔調。
佛洛伊德相信,人類由互相衝突的兩種慾望所驅動:原慾能量愛慾,與死亡驅力死慾。佛洛伊德所說的愛/原慾,包含所有創造性、及產生生命的驅力。死亡驅力,欲回歸至平靜狀態,甚至最終回到不再存在。
-
佛洛依德:
1. 一種科學要對人類的知識有所貢獻,並不必勉強人家信服。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績,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2. 感情的衝動,更接近於基於性本能的慾望衝動。
3. 女人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是永恆麻煩的源泉,但她們依然是我們所擁有的那一種類中最好的事物。沒有她們,情形會更糟。
4. 不要去了解女人,因為女人都是瘋子。
5. 男人用下半身思考。
6. 人類天生從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親展開鬥爭,以擺脫被統治、被支配的地位,爭取獨立自由的權利,進而掌握家庭的主導權和社會的主動權。
7. 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8. 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
9. 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識的流露;當你瞧不起一個人的時候,這種輕視一定能夠感覺得到,那他就會做出某些事情來自衛。
10.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11.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12.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13. 良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是對於躁動於我們體內的某種異常願望的抵制。
14. 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
15. 對於成功的堅信不疑時,常會導致真正的成功。
16. 夢,是願望的滿足。夢的內容是由於意願的形成,其目的在於滿足意願。
17. 正因為理性(或意識)對夢的主題、慾望產生了強烈的反感,試圖壓制它們,慾望的內容不得不進行偽裝。 夢的偽裝,實際上是夢的稽查作用的結果。 因此,我們不妨這樣定義 — 夢是一個被壓制的慾望的滿足。
18. 每一個夢都起源於第一種力量(慾望),但受到了第二種力量(意識)的防禦和抵制。
19. 夢的「顯露的內容」都與近期的經驗有關,「隱藏的內容」則與早期的童年經驗有關。 與近期經驗相比,童年經驗的影響要深刻得多。
20. 我堅信人類文明,是以犧牲原始的本能為代價而創造出來的。
21. 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稱為博愛的宗教,對於那些不屬於它的人們,也一定是冷酷無情的。
22. 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