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一一二) 心理學 (Psychology)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 — — 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
早期的心理學研究是屬於哲學的範疇,稱為哲學心理學。中國古代認為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的器官承擔的,並且其活動會在器官上反映出來,如「心之官則思」。在古希臘語中,心理學由「靈魂」和「研究」所組成,柏拉圖提出過二元並存的理念,亞里斯多德《 論靈魂 》是西方最早的一部論述心理學思想的著作。
哲學心理學主要是在探討心身關係、天性與教養、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知識來源等四大議題。近代的哲學心理學則是有三大思想流派,包括了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與浪漫主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開始於1874年,德國的生理學家威廉•馮特發表兩冊的心理學教科書 — — 《生理心理學的原理》,宣稱:「要建立一個新的科學領域」;1875年,萊比錫大學聘馮特為教授;1890年代,美國各大學風起雲湧地仿傚此舉,建立數十座心理學實驗室。
德國醫生威廉•馮特被認為是,將實驗引入心理學研究的人,被譽為「實驗心理學之父」。他的學生愛德華•B•鐵欽納成為了結構主義的思想家,與機能主義者對立。
機能主義相對於結構主義而生,並受到美國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影響頗多。詹姆士認為,心理學應該有實用價值,心理學家應該找到有益於人的科學方式。
其它19世紀的傑出人物有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 ,他是研究記憶實驗的先驅,在柏林洪堡大學創立了學習與遺忘的量化模型。蘇俄心理學家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他在對狗進行實驗時發現了「 古典制約 」,並將其應用與人類。
實驗心理學家們所發展的實驗技術方向更加趨向研究認知 — — 關注資訊以及信息處理 — — 最終演化為認知科學中的一部分。
奧地利醫生佛洛伊德自十九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精神分析學,是一種研究意識、解釋經歷的方法;是一種關於人類行為的理論系統;是一種針對心理、情緒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潛意識中的衝突進行心理治療。精神分析法廣為流傳,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涉及性別 、壓抑、心理發展中的潛意識等。 這些問題在當時都被列為社會禁忌 ,佛洛伊德則提供了催化劑,使得問題可以在正式社交中得以公開討論。
佛洛伊德對釋夢治療也很有研究。弗洛伊德對瑞士精神科醫師卡爾•榮格的影響很大,後者的分析心理學與深度心理學互補。在整個二十世紀裡,精神分析衍生出不同的分支學派,它們中很多被劃分為新弗洛伊德學派。
到二十世紀末,美國高等院校心理學院變得更加傾向於實證主義,行為主義學派支配了當時的心理學,其主張心理學是:「尋求理解特定的環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為」。 其主張心理學應分析先行的環境條件,即在行為之前出現、而且為一個機體產生反應或抑制反應提供活動場所的條件。因此,他們把行為反應看做是機體理解、預測和控制的行為,並因此做出相應的結果。
當今世界主要的心理學學派有五大觀點,每一個觀點都強調行為及心理過程的不同方面。 其主要包括:神經心理學、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關注人類獨特問題的基礎,例如個人的自由意志 、成長、 自我實現 、認同、 死亡 、孤獨、自由與意義 。
在二十世紀50到60年代,美國原精神分析學家羅洛•梅,走上了心理學存在主義之路。注重於人文主題,如死亡、自由意志、意義,並認為意義可以被神話、或是講述方式改變。對於死亡及未來的真實性,通常會鼓勵人們接受自由意志。
認知主義心理學派研究的心理活動,包括解決問題、知覺、記憶、學習等。這個心理學分支與其它學科有密切聯繫,包括神經科學、哲學、語言學等。認知心理學認為,隱蔽的心理活動應該使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認知心理學與其它學科,如精神哲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都有關聯。
生物心理學或行為神經科學,從生物角度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利用老鼠來研究神經、基因、細胞機能在學習、記憶、恐懼中產生的作用。認知神經科學家利用神經成像工具研究神經與人類心理活動之間的關係,神經心理學家使用心理測評來進行科學研究,如大腦損傷帶來認知缺失的程度與表現形式。
臨床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包括理解、預防、緩解心理痛苦與紊亂,促進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 雖然臨床心理學家也會參與研究、教學、諮詢、出庭作證、程序編訂與管理,但該分支的中心是心理測評與治療。一些臨床心理學家會著重於對腦損傷的病人進行臨床監護,這一領域被稱為臨床神經心理學。在許多國家裡,臨床心理學是受到管制的心理治療專業 。
臨床心理學家所做的努力受到諸多治療方案的影響,不同的治療實踐方案與不同的理論觀點相互關聯,採用不同的流程來建立治療組合、探究心理病因、鼓勵新的方法來思考、感受、行動。 四大治療理論觀點包括精神動力治療 、 認知行為治療 、 存在 — 人本主義治療和系統/家庭治療。
目前有趨勢表明心理家正在努力整合各個治療派系,特別是在對文化、性別、精神、性取向的理解加深的情況下,這個趨勢更加顯著。在豐富的研究成果下,有證據表明各大治療派系的效果趨於等同,並共享相同的基礎元素,可以形成強大的心理治療組合。
比較心理學指對非人類動物的科學研究,使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探索不同物種的行為,從昆蟲到靈長類動物。 比較心理學與其它研究動物行為的學科,如動物行為學有緊密聯繫。比較心理學的研究有時會給人類行為研究帶來啟發,但是有時兩者的關聯卻十分矛盾,例如艾德華•威爾森所提出的社會生物學。動物模型常常被用來研究與人類行為相關的神經處理過程,例如在認知神經科學就常常應用動物模型。
發展心理學著重於人類意志在畢生當中的發展過程,試圖理解人們在世界中如何意識、理解、行動,並且研究這些現像是如何隨著年齡而改變的。這些研究會著重於認知、感情、道德、社交、神經的發展。研究人員在探究兒童案例時使用一系列特殊的方式,以使得觀察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或是乾脆與他們在實驗中進行互動。
這些實驗常常以遊戲或是活動的方式呈現,既好玩,又有科學意義;研究人員甚至設計出非常靈巧的方式以研究嬰兒的心理活動。在研究兒童心理之餘,發展心理學家也會研究人類畢生的老化過程,特別是在某些時段的快速轉變(例如青少年和老年 )。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在教育過程中的學習、效率、授課心理以及學校作為一個組織的社會心理。在許多國家裡,教育心理學都是教師的必修課。學校心理學組合了教育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 ,試圖理解、應付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培育資優生;促進青春期親社會行為;或是提倡安全、互助、高效的教育環境。 學校心理學家在許多領域,如教育行為評估、幹預、預防、諮詢等都有了解、有的在研究領域頗有造詣。
演化心理學從現代演化觀點來研究心理的特質理論 — — 例如記憶、 知覺、 語言等。 它試圖去探究是何種人類心理特徵在適應進化,即,作為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的功能產品。 演化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先祖生活的環境下,心理適應的演化解決了呈週期性出現的問題。
人格心理學關注個人持續性的行為、思想、情緒 — — 這些被稱作是人格 。根據弗洛伊德,人格是基於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的互動而產生的。
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彼此之間的看法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聯繫的。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課題包括他人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例如: 從眾、勸導 )、信仰的建立、 態度 、對他人的刻板印象等。
社會認知將認知心理學與社會學的元素聯繫在一起,試圖理解人們如何處理、記憶、扭曲社會信息。
群體動力學研究揭示領導能力、交流及其他微觀層面現象的本質及其優化潛質。對人類社會的研究可以發現導致心理紊亂的潛在原因。 一些被應用到心理紊亂的社會學概念包括社會角色、病人角色、階層、生活事件、文化、遷移等等。
正向心理學,運用實驗科學手法,研究人類的快樂與力量。與傳統臨床心理學不同,正向心理學關注健康人的保健。他們的效果被認為高於安慰劑,特別是對於身體形象缺失者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