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時代(一一一) 佛洛伊德 (Sigismund Freud) (三之三) 性慾與性產業

David Wang
Jul 16, 2022

--

佛洛依德:

1. 禁慾,對身體是有害的,嚴重者男女皆可出現神經症病狀,如失眠、食慾不振、性格孤僻、易發脾氣等,這是一種性抑鬱的表現。

2. 無知就是無知,誰也沒有權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東西。

3. 感情的衝動,更接近於基於性本能的慾望衝動。

4. 在人的潛意識裡,人的性慾一直是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慾望時刻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

5. 凡人皆無法隱瞞私情,儘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指卻會多嘴多舌。

6.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和愛,為了工作和愛要節制自己的慾望,以免傷了人生最重要的事和人。而人生最不能要的兩樣東西:不該拿的錢、不該要的感情。

7. 言辭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也能帶來最深的失望,能把知識從教師傳給學生;言辭能使演說者左右他的聽眾,並強行代替他們作出決定。 言辭能激起最大強烈的情感,促進人的一切行動。 不要嘲笑言辭在心理治療當中的的用途。

8. 人都有吮吸的慾望。

9. 一個在媽媽懷裡受寵的孩子,終生都會保持一種征服欲,那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帶來真正的成功。

10. 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 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引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11. 生物性,即命運。

12. 人體,就是命運。

13. 我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下決心去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

14. 精神分析有三個支柱,即潛意識的心理機制,抗拒和壓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

15.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緊閉,他的指尖會說話,甚至他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會背叛他。

16. 人的內心,既求生,也求死。 我們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 我們既渴望愛,有時候卻又近乎自毀地浪擲手中的愛。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17. 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無意識中確信自己不死。

18. 每個人都有一些隱私,不願意告訴別人,甚至自己都不願意承認。但是如果出現在夢裡,就絕不僅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 夢中喚起的痛苦感情,正是為了阻止我們提及或者討論那些痛苦的事情。

19. 睡眠的時候,心靈面對外界的刺激,要麼不予理睬,要么麼採用夢去否認它的存在,或者“編織栩栩如生的謊言”,盡可能地延續睡眠。因此,我們可以把”睡眠的慾望“也看成是夢的動機之一,每一個夢都是這種慾望的滿足。

20. 幸福,絕不是文化的價值標準。

21. 對自己極端誠實,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22. 女人應該使男人變的溫和,但不使他變得軟弱。
-


編注:

1. 佛洛伊德說:「禁慾,對身體是有害的,嚴重者男女皆可出現神經症病狀,如失眠、食慾不振、性格孤僻、易發脾氣等,這是一種性抑鬱的表現。」

2. 事實上,在社會上生活的壓力很大,人可能因為工作競爭產生壓力,可能因為失業產生很大的壓力,可能因為學業產生很大的壓力,也可能因為交不到男女朋友,而產生很大的壓力,這些人的壓力會變成他對食物、酒或性的慾望,這些慾望如果沒有辦法獲得滿足或抒發,他們就容易產生暴力行為,變成社會問題。

3. 從佛洛伊德的角度來看,社會確實需要性工作者,有許多商人談生意,政治人物喬事情,確實需要酒店小姐幫忙緩和氣氛;性工作者,對性慾無從發洩者有幫助,因此對社會穩定有極大的價值,可以減輕或避免家庭暴力、社會暴力,因此性工作者,不應該被歧視。

4. 佛洛依德認為,性慾,跟食慾一樣。如果一個人餓肚子,他會不會發脾氣、甚至出現暴力?會。一個人沒有水喝,他會不會發脾氣、情緒失控?會;性慾也是一樣,必須有適當的滿足。所以,不應當將所有的性行為都看成是罪惡,性慾是一種正常的人類生理需求。

5. 大部分的基督教主張一定要維持一夫一妻,不能離婚,這其實是違反自然的、違反佛洛依德心理學;天主教不允許神父與修女結婚,也是違反自然的、違反佛洛依德心理學,因此多數的神父都做不到禁欲。

6. 現代民主國家的法律允許人類結婚、離婚,這是比較人道的,符合科學與理性。有許多國家的法律允許性產業,或通姦除罪化,這也是人道的,符合佛洛依德心理學。

7. 如果百姓看Play Boy、鋼管舞或猛男秀之後,他們會比較放鬆,比較能夠吃飯、睡覺、工作和學習,這有什麼不好呢?

--

--

No responses yet